中国历史上有同性恋的说法吗

2025-02-25 00:03:0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国历史上将同性恋称为“龙阳之癖”
有很多类似的典故,中国古代有周定王"裸衣合睡";春秋战国的"龙阳"、"分桃";汉哀帝的同床"断袖";魏晋的"竹林裸嬉"。这方面的事例也比较多,宋朝时期男人甚至公然为娼,不少达官贵人都养有男宠
有些遗传学家认为,是某些基因和性激素决定了人的性取向,才会有同性恋的出现
“普及率”上的差异有部分原因在于社会伦理道德的支持或是反对,如古希腊时期每一个男子基本都有一个同性恋人,而这种事在中国则绝对不允许
建议你上百科看看:http://baike.baidu.com/view/1454.htm?fr=ala0_1_1#2

回答2:

有啊,龙阳之好,分桃之亲、断袖之癖都是有名的同性恋故事,汉武帝曾幸韩嫣,汉成帝曾幸张放,唐朝两位废太子李承乾和李贤都有宠幸男宠的记录,苏教版初中语文里有一篇文言文《口技》作者是林嗣环,他也是一个同性恋;磨镜一说则用于女同性恋,古代宫廷中的宫女未必都能受到帝王宠幸,所以有宫女之间通过彼此身体摩擦,利用镜柄来ooxx。
所以说同性恋的形成与环境,成长教育,身份都有关系

回答3:

古代称男色为“龙阳”。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宠,像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像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
“断袖之癖”则来源于西汉的董贤。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

回答4:

有啊,最早的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龙阳君啊,俗语不是有龙阳之癖么,就是说同性恋的意思。同性恋由于舆论形成我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吧,是跟从小接受的性别教育有关吧

回答5:

有啊,龙阳断袖之癖说的就是两个著名的同性恋者。一个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龙阳君,本身是魏王的男宠;另一个就是西汉的汉哀帝,为了不吵醒男宠睡觉用刀割断了自己的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