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地方报纸报道:中国科技大学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伙食“隐形补助”,具体做法是对在学校食堂就餐每月超过60餐,平均每餐餐费男生在4元以下、女生在3.7元以下者,给予160元的生活补助,通过大学生的就餐卡使用情况,直接将补助费“悄悄”打入饭卡。我在网上查查,据了解,该项“隐形补助”制度早在2004年即已实行,去年九月间,《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也有报道。
学校对大学生的助学金制度,经费来源有专项资金保障,多年来的做法也成为惯例,大体是学生个人申请(一般要提交家庭所在地村委会、社居委等对其家庭收入和生活困难的证明)、辅导员调查核实并在班级内公布申请、再经院系审核,报学生处审查后给予补助。但是这一制度在实施中也有弊端,一是有关证明并不能准确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发放的助学金也未必就能保证合理恰当的用于“助学”。而且,公开补助也可能对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多少有辱斯文,以至于放弃申请。
中科大这种“隐形补助”制度是基于助学金制度的创新和细化。好处在于:首先,它针对大学生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吃饭,在学生营养水平低的前提下将补助直接用于就餐上;其次,借助大学生就餐信息,对大学生生活困难的现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生活困难的具体情况;再则,通过“隐形补助”,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给大学生物质补助的同时,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和关怀;最后,简化了这方面助学金的申请评定程序。这一切,都是假设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在校食堂就餐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试想,在学校学生食堂非营利、甚至有学校补贴的情况下,在校就餐得到的餐标性价比是优于在校外(周边小餐馆)就餐的,每月就餐60餐以上,相当于三分之二的就餐是在校的,至少也说明学生基本是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平均每餐消费在4元以下,在合肥高校的伙食水平除去主食,也就是半荤半素菜一份或者全素菜两份份,至于一份牛肉面、煲仔饭等都是买不到的,这样的伙食水平一个月下来也要近四百元了,就这样,生活困难的学生家庭也难以保证这样的生活水平。学校的助学金不用在这些学生的身上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中科大的“隐形补助”制度,好就好在真正做到了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体现了高校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行动,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高校普遍实行“校园一卡通”的现实情况下,像这样探索创新,不断改进大学生的助学金制度,值得提倡。
您好,文都资讯网为您解答!
中国科大的奖学金基本能抵掉学费和生活费的哈,如果表现优秀还可以获得更多,奖学金项目太多了,在这里列举不全了,你到文都考研论坛了解下具体信息吧。
希望能帮到你!
这没法说吧,刚开学的时候可是发了一本有些厚度的小册子,而且实际的奖项比里面的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