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漏斗成四棱台状,一般下料公式计算即为四棱台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方形漏斗下料即计算四棱台侧面积=1/2【4*(a+b)h’】= 1/2(c+c‘)h′ ,得 S正四棱台侧面积=2(a+b)h’=1/2(c+c‘)h′。
方形漏斗一般在中心直接下料,由于高度限制,上下口尺寸悬殊,用单边下料更容易堵塞,要充分考虑物料的动静堆取料角度进行下料。
实际中不需要计算问题中所提角度,求出侧面的实际梯形(紫色的等腰梯形)的高(紫色图形中的ae长度)就可以解决,而ae的长度可以由上下方形的长度差的一半,与漏斗高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求得。
ae长度等于H²+((dc-ab)/2)²的平方根,也就是下底长减去上底长的一半的平方,加上漏斗高的平方所得的和的平方根。得到ae的实际长度后,以此为高,与ab、cd组成的等腰梯形,就是该漏斗侧面的实际图形。
扩展资料:
方形漏斗使用方法:
1、将滤纸对折连续两次,折成90度角状。
2、折叠滤纸,按一边三层,另一边一层打开,呈漏斗状。
3、将漏斗状滤纸灌入漏斗内,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向漏斗口灌入少量水,使湿滤纸与漏斗壁紧密结合,然后将剩余的水倒出使用。
4、将带滤纸的漏斗放在漏斗架(如铁架环)上进行过滤。将接收过滤液的烧杯或试管放在漏斗颈下,漏斗颈尖端放在接收容器壁上,防止液体飞溅。
5、将过滤后的液体注入漏斗时,右手拿着烧杯,左手拿着玻璃棒。玻璃棒的底部靠近三层滤纸。烧杯杯口靠近玻璃棒。过滤后的液体沿杯口流出,然后沿玻璃棒流入漏斗。注意,流入漏斗的液体的液位不应超过滤纸的高度。
6、当液体通过滤纸并流下漏斗颈部时,检查液体是否流下杯壁并注入杯底。如果没有,应移动烧杯或旋转漏斗,使漏斗的尖端牢固地连接到烧杯壁上,以便液体可以沿烧杯壁向下流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四棱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漏斗
方形漏斗成四棱台状,一般下料公式计算即为四棱台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方形漏斗下料即计算四棱台侧面积=1/2【4*(a+b)h’】= 1/2(c+c‘)h′ ,得 S正四棱台侧面积=2(a+b)h’=1/2(c+c‘)h′。
方形漏斗一般在中心直接下料,由于高度限制,上下口尺寸悬殊,用单边下料更容易堵塞,要充分考虑物料的动静堆取料角度进行下料。
扩展资料:
方形漏斗使用方法:
1、将滤纸对折连续两次,折成90度角状。
2、折叠滤纸,按一边三层,另一边一层打开,呈漏斗状。
3、将漏斗状滤纸灌入漏斗内,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向漏斗口灌入少量水,使湿滤纸与漏斗壁紧密结合,然后将剩余的水倒出使用。
4、将带滤纸的漏斗放在漏斗架(如铁架环)上进行过滤。将接收过滤液的烧杯或试管放在漏斗颈下,漏斗颈尖端放在接收容器壁上,防止液体飞溅。
5、将过滤后的液体注入漏斗时,右手拿着烧杯,左手拿着玻璃棒。玻璃棒的底部靠近三层滤纸。烧杯杯口靠近玻璃棒。过滤后的液体沿杯口流出,然后沿玻璃棒流入漏斗。注意,流入漏斗的液体的液位不应超过滤纸的高度。
6、当液体通过滤纸并流下漏斗颈部时,检查液体是否流下杯壁并注入杯底。如果没有,应移动烧杯或旋转漏斗,使漏斗的尖端牢固地连接到烧杯壁上,以便液体可以沿烧杯壁向下流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漏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四棱台
方形漏斗
下料方法可参考这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