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讲意味着什么?

2025-04-05 22:17: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
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
企业文化建设目的的不同,会直接导致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调动的人财物等资源、文化建设深度、文化建设成效都会存在显著差别。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随着中国企业对文化的认知的逐步深入,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
比如中国上世纪刚盛行企业文化热的时候,建立企业的CIS系统成为了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企业文化还会想到就是做企业的CIS系统。本世纪初,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需求已经超越了CIS能满足的范围,于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建设与宣贯成为了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但这时候很多企业又走了很多弯路,例如过分追求文化理念的描述形式,为了让自己的文化更具有“文化气息”,将中国很多古典文化强行嫁接到企业文化上,造成了“泛文化”现象的泛滥。而且这一趋势也直接导致了员工不能简单清晰地理解本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最近这几年,企业对文化的认识更加地务实,于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开始逐步的结合,最终中国的企业对文化的需求开始逐步步入正轨。
因此通过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演变历程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才会发挥企业文化的诸多功能。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也就渐渐归结到以下目的: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逐渐清晰企业的价值倡导,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与员工的工作行为,最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
同心动力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简单、清晰、实用、有效”的原则,也是最先提出“企业文化管理”概念的咨询服务机构。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对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真正起到推动与提升的作用,单单靠一个文化手册以及后期的培训宣导是做不到的。这需要企业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文化后期的“深植”过程中。通过与文化紧密相连的关键价值驱动要素的确立,一方面要建立关键业绩指标与之对应,一方面要梳理文化价值倡导中的能力素质以作呼应。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从文化价值观确立,到能力素质提升,再到关键业绩指标改善,最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