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资源因素。中国铜矿资源丰富,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中条山及辽西、商洛等地区都产铜,而金银相对比较匮乏。
其次是文化因素。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青铜时代后期。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起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经过夏商两代的应用和发展,至殷末周初达到鼎盛,人们不仅熟练掌握了青铜合金的配比与应用,而且掌握了多种复杂的铸造技术,能铸造各种极其复杂的礼器和实用器,著名的安阳殷墟司母戊大鼎和湖南宁乡出土的精美绝伦的四羊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至此,可以这么说,青铜作为一种理想的合金材料,几乎可以用来做任何人们想要的东西:礼器、盛器、兵器、乐器、农具、工具以及装饰用品等等。而且,青铜器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地位,具有祭天地、敬鬼神、释王权的功能,是当时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承载着社会意识形态、礼仪文化和规矩制度等文化意义。再者,青铜时代后期,中国社会事实上形成了青铜文化,人们对青铜充满崇拜,青铜的价值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财富。因此,青铜被普遍用于贡献、赏赐、赋税、罚没、俸禄、支付,等等。只要是青铜,不论什么形态都可以充当交换中介。
另外,就经济因素而言,中国是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的主体,市场交易非常有限,青铜货币正好与之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