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对我们的事业和成长都极为重要,而《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恰恰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博士,他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在我印象里心理学一般是被动性的医治,一般研究的是人类的弱点和问题,在这本书中他提出积极心理学,他同时在关注人类的美德和优势,他发现“乐观”这种优秀的性格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得,研究方向逐渐开始从悲观转向乐观,很多人悲观式的思考原来是一种习惯“习得式无助”。这些都开启了我对心理学的新认知,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和思考学习,我把我了解到的好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首先通过不同实验,得出“习得性无助”的结论,无助也是一种习惯性的,积极的心态也是一种习惯。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悲观的态度看起来好像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悲观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悲观者其实可以学习成为乐观者。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乐观的心态呢?因为乐观让你更健康,让你远离抑郁,减少坏事情发生次数,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乐观者和悲观者一样,也会有挫折、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只是乐观者处理的比较好,他们遭受打击后能很快复原,他们的身体更健康,也更长寿。对悲观者而已,即使事情都如他的意,他还是会为了前面不可预知的灾难而忧心。
当我们碰到不好的事件时,我们最自然的反应就是不断想它,这些思绪很快凝聚成想法,这些思绪会变成习惯,我们却不会意识到我们的这些想法,而且这些想法并不是呆那里不动,它们会引起后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想法的直接后果,它是我们放弃、颓丧或振作、再尝试的关键。如何中断这个恶性循环,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呢?下边我给大家说说可以让自己乐观的ABC,第一步认出这个不好的事件,想法和后果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是看这个ABC模式如何在你每天的生活中运作的。
首先,请你先辨认一些生活中的ABC。想要注意这些ABC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作的,最好的方法是记录,把每天发生的事情写下来,不必很长,记录3-5个案例就可以了。你的记录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不好的事情”。几乎可以是任何事情,比如和家人、同事、朋友有矛盾,一直哭的孩子,大额账单,意外等等。尽量客观记录实际情况,而不是你对这个情况的评估。第二分:“想法”。你的“想法”是你对不好事情的解释,注意要和感觉区分开。第三部分:“后果”。这个部分记录你的感觉和行为。在你记录完了以后,你仔细的读一遍,找出你的想法和后果之间的关系,你会看到:悲观的解释风格会导致被动和颓废,而乐观的解释风格会让你振奋。请改变你的想法,让你拥有乐观的心态。有两种方式可以改变你的悲观解释风格,一是转移注意力想别的事情;第二个方法是反驳它,有效的反驳可以阻止以前那些想法再次出现。从长远看,反驳更有效。
当然,乐观不是万灵药。要不要使用乐观技术的原则是看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如果代价很小,那不妨乐观一点。乐观和悲观之间动态平衡来相互牵制、相互矫正。成功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时间的乐观和偶尔的悲观。乐观使我们的生活有梦想、有计划、有未来;轻度的悲观使我们在做事之前三思,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
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需要乐观的时候乐观,需要适度的悲观的时候悲观,这种审时度势的乐观能帮助我们幸福地过一生。
本学期我读了美国人马丁塞利格曼写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从《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里,我更加明白和懂得了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心态、出发点。此书定位是私人心理咨询师。的确!书中大量的生活、工作、情感、亲情方面常见的关于不良情绪的案例,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尤其是对这些案例的分析,给出的一些调节或整顿这些不良情绪的方法,值得生活的每一个人学习,吸取经验和教训,可以从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也能通过这些方法帮助身边的朋友调节情绪,活出快乐的自我。一些小小的心理测试,可以更加完整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心态,用一颗平静的心待人处事,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想要把握住人生。可是,人们却常常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把握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个人的情绪可以影响到很多方面。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和懂得收放自如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点很重要。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并不快乐。其实很多人,对快乐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总把快乐定位得很高,而忽略了真实存在于身边的.小快乐,小幸福。简单也是一种快乐,没病没灾也是一种快乐……快乐的定义很广,很大,很简单,别把它弄得像一个神灵,只可瞻仰而无法触及。 快乐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幸福也是自己的。别过意的攀比,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快乐,要懂得知足。“知足长乐”这话也许更值得现代的人体会和领悟。 活出快乐的自我,你是独一无二的;活出快乐的自我,你是最幸福的天使;活出快乐的自我,你是快乐的主宰着……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可以作为一种改变心境,抚慰心灵,寻找快乐的源泉的枕边书。让你困惑时,当你烦恼时,当你疑惑时,它会是你很好的良药。塞利格曼有一句乐观箴言:乐观不是万灵药。也就是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即需要乐观的时候乐观,需要适度悲观的时候悲观,这种审时度势的乐观能帮助我们幸福的过一生。他在书中指出对不好的事情,不要解释成永久性、普遍性、个人性的;而是要解释为暂时性、特定性、外在性的。对好的事情正好相反。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有助于建立自己的信心,有助于乐观的对待事物。读了书后我深深地感到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的事,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应该学会坦然面对,那样就会始终保持一颗很平常的心态。在生活中要善待自己,乐观向上,活出自己的风采。 在读这本优秀的著作的同时,我还有一些别的思考:首先是为什么明明大多数的人都是渴望成为一个乐观的人的,还会有那么多的悲观者,甚至是抑郁症患者呢?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如今物质发展的速度太快,而对人们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却不够重视所造成的。这造成了在社会迅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的今天,很多人由于无力或者无法获得与他人一样甚至比他人更加舒适的生活而加深了自己无助感,这就使得人们在面临现实的残酷挑战时更加脆弱,更加容易掉落进悲观与抑郁的深渊,而不是像他们所期盼的那样能够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快乐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定位都是不一样的。不管如何,能感受到快乐的人就是幸福的。 我一直努力用心的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简单快乐。一个人如何拥有好情绪是很重要的,因为你的情绪可以影响周边所有的人,尤其是你最亲近的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如果是好的情绪,这样的传染当然是最好的,而如果是不好的情绪,那就应该扼杀在萌芽状态,努力改变坏情绪。 九莲居士说:人活一生,可以选择痛苦地活着,也可以选择快乐地活着。那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地活着?要知道,活得痛苦还是快乐,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着,自己应该如何面对这个社会,如何面对身边的人,如何面对烦恼,如何面对困惑,如何面对困境,如何面对工作,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琐碎……这些都是自己主宰的。是悲观,是消极,是积极,是乐观,全由自己主宰。快乐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为什么不善待生活,为什么不善待自己呢?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在如何使一个悲观者变得乐观起来,我们还需要做的事是预防人们变的乐观。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是什么让一些人天生就是永远的乐观者,我们应该去了解是什么促使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内心和信念。我们应该知道这些,并将我们得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去。我们也应该去努力去推进社会的进步和改造,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改变一个人的心理,我们应该去努力尝试改变一个社会或者说一个时代的心理特点,尽管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善待自己,就是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我们周围的人和事,这样乐观向上的活着,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抱怨,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这就是我的读后感悟。让我们都来努力地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吧,活得乐观才能在事业上、学业上、生活上发挥出我们真实的、最佳的水平。学习心理,告别悲观,变得乐观,这正是本书想要我们做到的,而这也是符合我们的需要的,那么就让我们来按照书中所说的做吧。
我用了2天的时间看完了刚买的书《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是积极心理学之父 马丁 塞利格曼的经典作品,主要阐述的是三方面内容:
悲观和乐观的定义
乐观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里面讲了大量的案例来做佐证,是一本不错的书,我建议大家可以先阅读《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然后再看《低自尊》这本书,相当于理论加上实操方案。关于如何改变消极想法,走出抑郁,作者给到的解决方案依然是:察觉记录负面想法---重新思考,从积极面思考---最后去实践检验。
作者研究的是悲观抑郁,在之前文章中我们了解到,因为我们的负面经历,让我们有了核心论断,核心论断让我们有了生活规则,生活规则又反过来验证负面核心论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让我们消极悲观,最后变的抑郁,觉得一切毫无意义。低自尊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现就是抑郁症。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中的5种,就可以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
持续情绪低落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没有胃口
失眠
思维或动作迟缓
无精打采,没有活力
有罪恶感或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思考能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
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症状,那么恭喜你,如果你有的话,那也没关系,当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这种情况会慢慢改善。
个人控制理论
悲观现象的核心是无法实现个人控制,无法通过自主的行为去改变命运。个人控制可以分成2个模块。习得性无助和解释风格。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个放弃反应,是源于“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行为。外在环境或其他客体不断给主体灌输“你不行”的理念,使这一理念逐渐内化为主体的自我结论,这种悲观是绝望的,在内心中他们觉得做什么都不会改变最终要失败的结局。
解释风格
当生活中发生一件事情时,我们思维会对他进行加工,涉及到我们对这件事的解释,那么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举例来说:某次篮球比赛你所在的队伍输了。这时候悲观者给自己的解释就是:“无论什么活动(普遍性),只要我参与(永久性)的队伍就一定输,我就是个失败者(人格化)”
乐观者想法是:“今天我状态不好(暂时的),对方在篮球这一项(特定的)确实比我们强,我们努力训练也可以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