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的命名与IUPAC的貌似有一些小区别,是参考IUPAC后,为适合中国的语言特点做了一些修改制定的。
比如对于取代基来说,中国是按照原子序数由大到小排列,原子团则逐个原子比较。英文则按照首字母排列。所以中文的名称中先说甲基再说丁基,IUPAC中是先说丁基再说甲基,又如在中文名称中先说甲基再说溴,在英文中先说溴(br…)再说甲基(me…)。
1980年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并不是“取代基位次和最小为原则进行编号”,而是逐个比较,以取代基次序最小的为标准,选择第一个出现位次不同的较小的那个。
比如(CH3)2CH-(CH2)4-CH(CH3)-CH(CH3)-CH2CH3,取代基都是甲基,它应该命名为“2,7,8-三甲基癸烷”,而不是“3,4,9-三甲基癸烷”。虽然2+7+8>3+4+9,但是由于第一个2<3,所以选择2,7,8-三甲基癸烷。
现在各大学、各出版社中对这两个原则到底选择哪个还没有统一,不同的书可能会不一样。
IUPAC的最低序列原则我没有原文,不了解。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基础有机化学》 邢其毅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化学会化学命名原则(1980增订本)》 科学出版社
1980年的那个原则,我有pdf版的,要是想看原文,可以下载。
http://mails.jlu.edu.cn/share.php?F_email=dijw1209@mails.jlu.edu.cn&F_id=148532&F_f=%2Fchemistry%2F%D6%D0%B9%FA%BB%AF%D1%A7%BB%E1%BB%AF%D1%A7%C3%FC%C3%FB%D4%AD%D4%F2%A3%A81980%A3%A9.rar
7日之内哦~
有机化学(化工出版社)有提到,两个命名规则有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