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浸种。
坚持药剂浸种的目的主要是杀灭稻种携带的病菌。水稻种子传播的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使用方法应掌握3个要点。第一,药量与对水量。用10%吡虫啉10克,加少量水调成糨糊状,然后加清水8千克,均匀稀释。第二,稻种量与药液量。将晒选过的稻种5~6千克,浸入配制成的8千克吡虫啉的药液中,上下翻动数次,浸种容器需加盖,并置于阴凉避光处。第三,浸种时间与气温。在日平均气温18~20℃时,浸种60小时(三夜两天),23~25℃时浸种48小时。浸足时间是保证药效的关键。浸种时间长短也可以种子吸足水分为依据,其标准是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剥去颖壳米粒易折断而无响声,用手能碾碎时,表明种子已吸足水分,一般2~3天。浸种后不必淘洗可直接催芽。(2)催芽。
催芽是人为创造适宜的水、气、热条件,促使稻种集中、整齐地发芽的过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催芽播种比不催芽播种出苗快3天以上,而且苗整齐一致,成苗提高5%~10%。因此无论采用哪种育苗方式,都应先催芽再播种。稻种经严格消毒和充分浸泡吸足水后就可以进行催芽。
催芽的基本技术环节是“高温破胸、保湿催芽、低温晾芽”。①高温破胸。种胚突破谷壳露出时,称为破胸。种子吸足水分后,适宜的温度是破胸快而整齐的主要条件。在38℃的高温上限内(即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8℃),温度越高,种子的生理活动越旺盛,破胸也越迅速而整齐。反之,则破胸慢,且不整齐,播种后易形成大小苗。将吸足水分的种子放入50℃左右的温水中(手试不烫手)泡5~10分钟(增加能量),起水后立即用湿麻袋包好种子,四周用稻草覆盖保温(麻袋、稻草的作用是透气、保温、保湿),稻种很快就会升温,温度应保持在35℃左右,隔半天用手摸一下种子,不烫手就可以。切不可用塑料布、塑料编织袋、尼龙袋包扎,因为其透气性差,容易造成种子缺氧(种子破胸时要呼吸大量氧气),产生酒精,使种子中毒死亡。稻谷在自身温度上升后要掌握谷堆上下内外温度一致,必要时进行翻拌,使稻种间受热均匀,促进破胸整齐迅速。一般12~24小时就可破胸。②保湿催芽。种子白芽露出后是最容易烧芽的时候,要立刻降温至28℃以下,只要不超过30℃,就不会烧芽。破胸出芽后,揭去稻草,温床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保持在80%左右,维持12个小时左右即可催出标准芽,当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时即可播种。机插秧的秧苗催芽标准为露白或芽长2毫米时为宜。③低温晾芽。由于出芽是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的,这一温度一般要高于当时的气温。摊晾炼芽使种芽得到锻炼,增强芽谷播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种芽的抗性和提高生命力。一般在芽谷催好后,置室内摊晾,在自然温度下炼苗一天,达到内湿外干就可以。
传统水稻旱育苗一般是需要进行浸种催芽的 但是现在有新的农业科技 使用干籽丸化技术可以不进行浸种催芽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来催芽,浸种都是必须的。只不过是后续程序不同。可以选择机器来催芽,机器都是全自动的,更加节约人工和时间。想用好机器,戳我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