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 病原 Cladosporium fulvum 症状 各地普遍发生,病情发展快。主要为害叶片,发病时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向 上部叶片发展。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边缘不清晰的微黄色褪绿斑,而后在叶片背面对应位置长出灰白色后转为紫灰色的致密的绒状霉层。条件适宜时,叶面病斑上也长有同样的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并连片,叶片卷曲、干枯。 发病规律 病菌在4~32℃下均可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0~23℃。分生孢子产生、萌 发和侵入均需80%以上相对湿度。在22℃左右,夜间只要叶面有水膜持续4个小时,即可 诱发病害。在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光照不足的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全田发病,只需 15天左右。因此,保护地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浇大水,闷棚,或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很易满足病菌对温、湿度的要求。若遇到冬季温度偏高,病害可提前蔓延流行。棚内短期温度升至30~36℃,对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 如鲁粉2号、鲁番茄4号、毛粉802、L-402、百利、辽粉杂3号、 中杂7号、双抗2号、沈粉3号以及佳粉系列品种等。 ② 种子消毒 种子要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的方法或其他方法进行种子消毒。 ③ 苗床及设施消毒 育苗床要换用无病新土。使用旧床,要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洒土壤消毒。连年发病的温室、 大棚,在定植前要进行环境消毒,即密闭棚室后按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 25千克,锯 未0.5千克,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烟一夜。 ④ 加强管理 发病重的温室、大棚最好能与非茄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栽培管理 的防病重点是控制温、湿度,增加光照,预防高湿低温,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从而抑制病害。加强水分管理,苗期浇小水,定植时灌透,开花前不浇,开花时轻浇,结果后重浇,浇水后立即排湿,尽量使叶面不结露或缩短结露时间。露地栽培时,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并进行叶面喷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每年更换一次棚室薄膜,使用无滴膜,经常清除膜上灰尘。定植密度不要过高,及时整 枝打杈、绑蔓,植株坐果后适度摘除下部老叶,以利通风透光。露地番茄要早定植,深中耕,覆盖地膜或培土,促进植株生长。 栽培前期注意提高棚室温度,后期加强通风,降低湿度。病势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 密闭棚室使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