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灭亡与太监有什么联系?

望答案详,谢谢!
2025-02-25 22:28:2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关于晚唐时期的宦官乱政。

宦官专政在东汉末年即开始出现,并因宦官与外戚争权而直接导致了盛极一时的汉王朝的灭亡。此后的历朝中,只有唐、明两朝还出现过宦官弄权的现象,并都导致了这两朝的衰落和灭亡。但是仔细衡量三个朝代,宦官势力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并能够完全左右朝政、使皇帝成为傀儡的,首推唐朝。

自天宝后,宦官专政成为唐后期历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自韦后之乱至玄宗即位,宦官都有参与官廷政争。而自安史之乱后,李辅国策立了一次不露痕迹的政变,拥立肃宗后,唐肃宗李亨因强藩作乱险亡其国而疑忌将帅,开始用自己宠信的宦官李林辅统帅禁军,开始了宦官掌权的先例。至唐代宗时,宦官的势力又进一步膨胀,充任内枢密史,掌管机密,承诏宣旨。至此,宦官开始逐渐的控制了军队和朝政,而皇帝确逐渐的控制不了宦官,甚至反被宦官所控制。《旧唐书》云:“自贞元之后,威权曰炽,兰钅奇将臣,率皆子畜;藩镇戎师,必以贿成;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宦官势力的膨涨,侵害了旧有官僚集团的利益,宦官控制朝廷,不仅威胁皇帝,而且因利所趋,无事不争,这便和朝臣发生冲突。日积月累,矛盾便开始激化。于是官僚集团便与宦官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变逐渐开始,尤其是王坯、王叔文铲除宦官未果后,宦官更为猖獗。当时,宦官衙署在宫城,朝宫衙署在皇城,宫北皇南,因此人们城前者为北司,后者为南衙,二者形同水火,终至唐亡。史学界把这场延续整个晚唐政局的斗争称为“南衙北司”之争。宦官弄权激发了朝臣与宦官之间的冲突,同时,朝臣之间为了政见党争也需要借助掌握实力的宦官的支持,宦官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需要朝臣的帮助,这两派之间是既争斗又互相利用,关系错综复杂,各种派系争斗不断,朝政日趋腐败。

唐初宦官不掌兵,但自安史之乱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领禁军,代宗时期的宦官鱼朝恩更是出掌神策军。自泾原兵变后,由于宦官掌握了中央禁军,京城武器便有足够能力宰制朝政了。本来皇帝是想用宦官来监军,控制武将,避免尾大不掉的情况再生祸乱,但没想到的是宦官监军却每每牵起大祸。唐德宗之后,宦官掌握了神策军,但却不谙军事又任用亲信奸佞,导致军队缺乏训练,军力日趋败坏,使得中央军的战斗力跟地方藩镇的相距甚远,因此,后唐时期一直缺乏强大的中央军力,黄巢之乱后的以藩治藩政策失效,中央军又无法抗衡强藩,以至最终朱温篡唐。

宦官久争朝政,诱导君主安于逸乐,使君主沉迷声色,这样便使君主间接成为宦官的傀儡,疏于理政,从而导致小人操控权柄,政风败坏。此外,中唐后,常以宦官出使,甚至干涉宰相、大臣、藩镇的任免升迁。这样,大臣为保仕途荣华,便积极奉承宦官,宦官乘机敛财,上下沆瀸一气令政治更加败坏。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详情清参阅
晚唐宦官专政与甘露之变 (http://www.smartmarco.net/dispbbs.asp?boardid=7&id=643)

回答2:

有关系!

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失败之后,唐王朝名存实亡。史称:“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经过这场风暴,唐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藩镇之间经过互相攻战,最后仅剩下十几个。当时势力最强的是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在河南),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山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在陕西凤翔),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在河北北部),镇海节度使钱镠(在浙江),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在江苏扬州),西川节度使王建(在四川成都)。

唐僖宗死后,宦官杨复恭立僖宗之弟李晔为帝,是为昭宗。这时宦官与朝官之间的斗争,也越演越烈,各自拉拢藩镇以为援助。901年,宦官韩全诲勾结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宰相崔胤勾结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四人各为表里,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韩全诲逼昭宗至凤翔,投依李茂贞,朱全忠带兵七万入关。

903年,朱全忠打败了李茂贞。李茂贞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并将昭宗交给朱全忠,于是昭宗又回到长安。崔胤指责宦官“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爵,蠹害朝政”。朱全忠以此为理由杀宦官数百人,于是,宦官在这次事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904年(天佑元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等,逼昭宗迁都洛阳。同年八月,又杀昭宗,立昭宗十三岁的第九子李�为傀儡皇帝。第二年,朱全忠为了减少他称帝的阻力,又将宰相裴枢、崔远等朝士三十余人杀死。907年,朱全忠废李�,自立为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朱全忠封李�为济阴王,次年杀李�。唐朝自618年(武德元年)建国,至907年(开平元年)被朱全忠篡夺,前后存在了289年。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429/12280440.html

回答3:

唐朝灭亡表面上看是太监的原因,其实最主要原因是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安史之乱以后的范缜割据,由于安史之乱没能彻底解决,造成藩镇割据势力的出现,从唐玄宗以后的历代唐朝帝王都被藩镇势力所困扰,藩镇势力名义上归属中央政府管理,其实在税收方面根本不给国家.玄宗后的历代帝王都在想方设法解决藩镇问题,但是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总之就是让狼把狐狸赶走了,狼又不听话了,再让老虎把狼赶走,虎又不听话了,)
藩镇问题对唐朝的伤害实在太大了,藩镇势力是真正让唐朝灭亡的原因,如果没有藩镇捆扰,唐朝最后可能会毁在宦官手中,但是唐朝可能就不只是300年的历史了,可能会更多400年500年说不准

回答4:

唐朝灭亡表面上看是太监的原因,由于安史之乱没能彻底解决造成藩镇割据势力的出现其实最主要原因是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安史之乱以后的范缜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