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秦国将军四个字的铜印。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为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
秦始皇本纪》集解
这是说,在先秦时代,凡印章不分贵贱皆可称玺,且古玺在印材方面并无明确的规定;而到了秦代,只有皇帝的印章可称之为「玺」,也只有皇帝玺可以玉为材,群臣的官印只能称之为「印」,也不能以玉为印材.从印章的称谓,印材的使用方面,严格地划清了皇帝与群臣间不可逾越的等级界限.
其次是官印印式的统一.在先秦古玺中,官玺的样式繁多,大小不一,形体也不一.而秦代官印制度的规定是:印形均为正方形,印文制作均为白文.至於层级较低,职位卑微的官印,则为正方官印的一半,为长方形,亦即所谓的「半通印」.此为后世以印材大小来区别官秩尊卑的滥觞.另外,正方形官印须加「田」字界格;半通印加「日」字界格.所以在辨认秦印时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边栏界格运用的制度化.从这些秦封泥来看,加界格栏边的印确实居大多数.
第三,秦官印印文书体的专门化,也是秦代印章制度确立的另一种重要佐证.秦以小篆同文,所以运用在印章上的,就是将小篆笔划略取方势,以适合於方形的印面,也形成了一种印章的专用书体.秦封泥上的字样也已是以小篆入印,由此可知,秦朝的印文字体是使用当时书同文的小篆.
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见《国语·晋语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置前后左右将军。秦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