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二期石窟的特点是什么?

2025-04-05 01:30:0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二期石窟雕凿于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这一时期的石窟呈方形,除了11、12、13窟为一组外,其余均为前后排列的双窟形式,这可能与当时尊奉孝文帝、太皇太后为“二圣”有关。1、2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有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二期石窟加上了中国建筑形式的雕刻,可分为与第一期形制相仿的佛殿窟,以及中部立有塔柱的塔庙窟。塔庙窟源自于龟兹和凉州,之后又影响到敦煌的北魏窟。窟中造像不再像第一期那样雄伟,且已不占窟内主要位置,但形象、题材趋于多样化,面相丰瘦适宜,表情温和恬静,着褒衣博带式汉装,飞天穿短杉,有的不露足。四壁都出现了供养人的行列。供养人早期多为鲜卑人夹领小袖的装束,后期则穿着汉民族服装。第二期石窟中的9、10窟为一组双窟,分前后室,约开凿于孝文帝太和八年到十三年。两窟前室外立壁各凿列柱四根,形成两座正面三开间的窟室。中部两列柱由象身承驮柱础,上雕狮子、平座、束莲等,再上层雕八角柱,列十层佛龛。柱头刻覆蓬、皿板和坐斗等。东西两侧列柱,下为须弥山,上为八角柱。12窟的窟门为圆拱形,门眉内雕坐佛,上下楷雕着飞天。东西两侧的帷幕龛内各雕一佛二菩萨,龛楣方格内雕飞天。最上层东侧圆龛内雕坐佛,佛前中央有法轮,两侧各跪一鹿,还有一列乐伎飞天,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