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开发初期的试井应用

2025-04-04 00:18: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胜利油区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目前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是储量规模较小的复杂断块、岩性、潜山基岩等隐蔽油气藏。在开发初期要确定这些复杂小油田的油藏边界、储量多少、油层连通性、裂缝发育、储集性能等情况,试井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一)确定油藏外边界及单井储量估算

胜利油区一共进行了300多口井的试井测试,约有1/3的测试结果见到了不同类型的油藏边界反映,其中包括单一不渗透边界、多条不渗透边界(断层或岩性尖灭)、等压边界(油水边界)、不渗透边界与等压边界的组合和全封闭外边界。

1.封闭边界的预测

孤北30井位于沾化凹陷孤北30断块(图6-18),射开层位是沙二段(2318.3~2328.6m),储层为灰色油迹粉砂岩。1993年10月进行了压力划分探边测试,关井前已稳产30d,日产47.8t,不含水。在双对数坐标图上的压力恢复曲线(图6-19)上,推断该井有4个边界,其距离分别为62、125、192和248m,含油面积约0.18km2

图6-18 孤北30构造井位示意图

图6-19 孤北30井压力恢复拟合曲线图

以此为依据,并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在预测的含油范围内打了1口新井孤北30-1(图6-18右),该井也是高产井,增加含油面积0.2km2,取得了良好效果。

2.全分别边界的预测

盐16井位于民丰洼陷北部,其沙三段砂砾岩油藏是南倾地层与两条北倾断层及岩性变化组成的复合型油藏(图6-20)。对沙三段中部(1994~2018m)进行了压力恢复探边试井,采用井筒储存带表皮效应的均质矩形全封闭外边界模型拟合(双对数拟合,图6-21)。

图6-20 盐16井构造示意图

图6-21 盐16井全封闭外边界模型压力拟合曲线图

拟合的矩形长和宽分别为1120m和366m,圈闭面积为0.41km2。后来在盐16井以南钻了盐161井,证实了试井解释的正确性。

3.等压边界预测

利371井位于东营凹陷滨南-利津断裂带利371背斜顶部(图6-22),沙三段上部被射开16m(2036~2052m),从压力恢复双对数拟合曲线看(图6-23),在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影响过后,压力导数曲线进入0.5斜率的径向流动期;然后折90°迅速下降,用圆形等压封闭边界拟合,得到圆半径为850m,井位位于油藏中心。

图6-22 利371背斜构造图

图6-23 利371井压力恢复双对数拟合曲线图

由于该井位于背斜顶部,850m的油水边界应当在2080m构造等高线上,由此计算出的圈闭面积为2.26km2,单井控制储量279万吨。后来打了利371-1和利371-2井,证实油水界面在2073m,上报地质储量223万吨,含油面积1.8km2。基本证实利371井试井预测的油藏边界和储量是准确的。

4.流压探边

埕科1井是胜利油区第一口水平井,该井构造位置属于埕东凸起东北坡埕110鼻状构造高部位,目的层为上二叠统含砾砂岩和侏罗系粉细砂岩,油层向东北方向倾斜、倾角27°(图6-24),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

图6-24 埕科1井油藏剖面示意图

为了搞清楚埕科1井的产能、储层物性及储量,先后进行4次试井,其中第一次为系统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第二、第三次为流压探边试井,第四次为上返前的压力恢复试井。第二次的流压测试由于更换油嘴仅5天,测试的压力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上无明显直线段,因而不能用于估算储量。

图6-25是埕科1井第三次试井时的流压曲线,此时该井已经以10mm油嘴稳定生产了两个月,测试曲线为一直线,油藏处于拟稳定流状态,利用图中直线斜率计算出的连通孔隙体积(Ahφ)为11.8×106m3,为该井储量计算打下坚实基础。

图6-25 埕科1井流压探边测试曲线

(二)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预测

胜利油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预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是油田投入高效开发的前提。物性比较好的砂岩油藏常作为均质储层来开发,非均质性强烈的砂岩油藏常常作为低渗透和高渗透双重介质来开发,潜山型碳酸盐岩油藏一般存在岩块和裂缝两种储集空间(双重介质)。奥陶系灰岩储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十分明显,例如沾化凹陷桩古18断块的老30井试井资料(图6-26),双对数的压力恢复曲线呈现双重介质特征:岩块为低渗透层,裂缝渗透率也不高,仅为2.5×10-3μm2

图6-26 潜山型奥陶系灰岩油藏试井曲线特征(L30井)

(三)预测裂缝型油藏的裂缝走向

济阳坳陷火成岩分布广泛,目前已有近500井钻遇火成岩,其中20%以上有油气产出,特别是惠民凹陷的商741块、沾化凹陷的罗151块裂缝型辉绿岩获得了高产油流,展示了火成岩油藏的开发前景。

图6-27 商741断块井位及储层顶面构造图

开发裂缝型火成岩油藏的关键环节是确定裂缝的发育方向,利用FMI测井虽然可以识别裂缝发育带,但是成本高、且只能识别井壁附近的裂缝,而多井干扰试井则能搞清楚裂缝走向、储量参数等。

商741块进行了多井干扰试井,观察井为商743井,激动井为商741井和南边的商74-8井(图6-27)。将电子压力计下在商743井,对压力变化进行连续测试;在保持周围其他井工作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先将商741井关井激动,然后再开井激动,压力趋于稳定后,关商74-8井产生新的激动,在商743井观察到的干扰试井曲线如图6-28所示。

图6-28 商741断块干扰试井曲线

干扰试井结果表明,东西方向分布的商741井和商743井是相互连通的,而且渗透率相当高。尽管两口井相距1350m,商741井在关井1小时后,商743井就接收到了压力干扰信号;而在距离商743井1430m的商74-8井进行关井激动3天之后,商743井也没有观察到干扰信号,说明两口井之间不连通或连通性很差。因此,商741块储层裂缝主要是东西走向的,在南北方向上流体很难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