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殿在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路甲1号天坛公园内。
祈年殿,在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路甲1号天坛公园内。
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祈年殿位于北京天坛的北部,前身为大祈。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
在北京天坛内圜丘坛之北。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后改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建后称祈年殿。建于三层汉白玉圆坛上,为鎏金宝顶三层檐攒尖式圆形殿。三层檐初为蓝、黄、绿三色琉璃瓦,后均易以蓝瓦。殿内分三层,内层立龙井柱四,外二层各立柱十二,分别代表四季、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内层正中设皇天上帝位,左右以清列帝配享。每年正月上辛日,皇帝祀上帝祈谷于此。祈请使 官名。南宋为向金或蒙古求和与议和所派之使臣。
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位于北京天坛的北部,前身为大祈。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祈年殿位于北京天坛公园北部,也称为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柱子环转排列,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整个建筑美观,宏伟,大气。
祈年殿在北京天坛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