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会神是惟一的成功之道
作者:成君忆 来源: 发布日期:2005-6-28 16:17:00
在古人的生命科学中,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精气神就构成了生命的三大支柱。惟有精气神旺盛,才可以笑对人生。
性命双修
在樵夫的指点下,孙悟空终于见到了须菩提祖师。须菩提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个长老,翻译成中文,即“人生的境界"。孙悟空向须菩提祖师请教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今相当热门的成功学。但是,中国古代的成功学讲究“性命双修",内涵比之如今的成功学,要博大精深得多,是一种生命科学。
所谓“性命",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古人的经验,惟有“性命双修"才能达成身心健康、平衡发展、幸福祥和的人生境界。否则,“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犹有家财无主柄"。意思是说,即使你有很高的学问,如果不注重身体健康,整天病恹恹的,就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与之相反,如果你身体很壮实,却不学无术,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浑浑噩噩地在人世间走一遭。
性命为体,文武为用,因此又有文武双修之道。中国古代的教育,也基本上分成文学和武学两大类。不仅要学,而且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所以文学、武学又被称为文艺、武艺。这种境界,就是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化境"。无论你学文还是学武,只要到了这种境界,就会用恬淡平和的心态来笑看人生,就会自自然然地活着,然后自自然然地死去。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你已经超越了死亡,成了神仙。
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涯的规划与管理,有一个成功的模式,即《大学》中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的心灵到组织的兴衰,无一不是管理的对象。作为一部管理心理学的文艺作品,《西游记》首先便借着对生命的追问切入对修身之道的探讨。
神仙是人做
什么是神仙呢?“神"者,“申"也。注意,这个“申"是田字上下出头。在农业社会,田地就像我们现在的房地产,是财富的象征。所以,神仙是超越财富的,是不会为了追名逐利而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神"是一个“示"字旁,意味着神仙也会通过现身说法,让别人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神仙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自度度人。在中国民间传说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个人,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得道成仙,走的就是自度度人这条路线。神仙是人做,把人做好了,自然就成了神仙。
鸟窠和尚的名言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并非不懂这些做人的道理,可往往懂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向鸟窠和尚请教,问一天之中要怎样修行才能符合神仙之道?鸟窠和尚说,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那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事,不要去做那些害人害己的坏事。白居易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道理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啊!鸟窠和尚说,虽然三岁小孩都知道,可没有几个大人做得到。白居易恍然大悟。后来白居易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诗人,一半是因为他的文采,另一半则是因为他一生积德行善。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一道精彩的辩题:“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多少年来,始终无法定论。1995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又把它作为总决赛的辩题,选手们各呈口舌之快,倒也妙语连珠,只是争来争去也没有一个结果。其实呢,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深知个中奥妙,知易则行难,知难则行易。所以祖师传法,总是布置那么多的迷宫、疑阵、比喻和象征,因为真理平白如水,只有得之维艰,人们才会珍惜,才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达到教育的目的。
孙悟空的悟性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这个理,就是佛学中“四大皆空"的空,也是孙悟空的空。一旦悟出这个空的意义,也就明白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这个理。须菩提祖师为美猴王取的这个名字,实在是大有深意存焉。
至于为什么让他姓孙,有两个原因:一则他本来就是一个猴子,而猢狲就是猴子的别称,“孙"与“狲"谐音;二则把“孙"做拆字论,也有返璞归真的意思。鸟窠和尚不是说过吗?真理其实就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那些道理。
阅读宗教典籍,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其中的宗教术语。这本《西游记》也是如此,翻开书本,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灵根、心性、大道、菩提、金丹、八卦炉、元神 、心猿、意马、六贼、本性以及功成行满见真如之类的词汇。这些东西对于一般人来讲太玄奥了,简直是匪夷所思。所以,天师讲道,高僧说法,虽然说得天花乱坠,我等凡夫俗子却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你如果听懂了,说明你有悟性。
说到悟性,有一则非常优美的佛经故事。有一天,大伙儿在灵鹫山等着如来佛登坛说法。佛祖不紧不慢地上得台来,却拿着一朵花在那里欣赏起来。大伙儿都感到奇怪,只有迦叶尊者静静地看着,忽然破颜而笑。你看,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说明迦叶领悟了佛祖拈花的意图。
菩提祖师登坛讲法也是这样,直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同时,又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祖师看见了,问道:“你坐在那里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孙悟空说:“我是在专心听讲啊!可是,当我听到老师父讲的那些道理,就颇有些喜不自胜了!"
和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一样,菩提祖师认为孙悟空很有悟性,决定把“性命双修"的心法传授给他,便跳下讲台,用戒尺在他的头上打了三下。孙悟空立即明白了祖师的暗示,半夜三更来到祖师的寝室,跪在榻前等候教导。
菩提祖师的秘诀
菩提祖师说:“孙悟空,你和我既然有缘,我现在就把修身养性的秘诀传授给你。你仔细听好—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一段口诀大略是说:所有超越死亡的方法都是一个诀窍,就是让自己保持旺盛精气神。人们常说“聚精会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做神仙的诀窍,说白了就像我们每天的呼吸一样寻常。
何谓精气神呢?在古人的生命科学中,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精气神就构成了生命的三大支柱。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精气神"逐渐耗损直至殆尽的过程。精气者,命也。神者,性也。有精气而无神,就会生不如死,甚至会因为看不到人生的价值而自杀。有神而无精气,就会病入膏肓,一命呜呼。惟有精气神旺盛,才可以笑对人生。
为了保持旺盛精气神,就必须屏除邪欲。所谓邪欲,就是不应当有的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心二意,就是没有能够建立纯真如一的信念。然而,一旦屏除了邪欲,你就能回归到一种可爱的婴儿状态,你就会无惧于你遇到的任何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下面的10条成功定律:
1. 自由定律 所谓婴儿状态,其实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不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之为“返璞归真"。
2. 专注定律 当你专注于一个目标时,与这个目标有关的信息和资源就会被你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合力。
3. 因果定律 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4. 显现定律 任何选择都有答案,只要我们持续地寻找、追问,那么它们最终都必将出现。
5. 情绪定律 人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你应该选择乐观的情绪。
6. 坚信定律 当你对目标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它最终就会变成事实。
7. 积累定律 优势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形成的。因此,不要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向上攀登,你将会终于站到成功的顶峰。
8. 专精定律 只要你专注于你的事业,你就能精通于你所在的领域,从而让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9. 习惯定律 任何想法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信念;任何行为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习惯。
10. 替换定律 不良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清除掉,惟一的办法就是像婴儿那样去培养一种新的习惯来替换它。
一种神奇的力量
孙悟空明白了,原来一个人可以通过精气神的修炼,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超越任何困难。他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操之在我的力量,这种力量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无比神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裔心理学家法兰柯(Victor Frankl)再一次发现了这种力量,并因此引起心理学领域的极大关注。当时,法兰柯被关进了纳粹死亡营,遭遇极其悲惨。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则屡次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悲惨命运中的法兰柯,有一天赤身独处囚室,忽然顿悟,心灵之中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这种感受在日后被人们命名为“人的终极自由"(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他明白了,这种自由是纳粹军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在客观环境上,他完全受制于人,但他可以自由决定如何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换句话说,自我意识是可以独立、可以自由地超脱于肉体之外的。
面对纳粹的折磨,法兰柯发现自己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选择伪装,也可以安慰自己:“一顿毒打算不了什么!"他为活着的每一天感到欣慰,也为腐烂皮肉之中的新生感到高兴。他甚至在设想,有一天获释后他将站在讲台上,把自己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传授给年轻的学生们。当然,他并不知道,早在3000年前中国就有一个死囚发现过这种生命现象,这个名叫姬昌的死囚就是演绎八卦、创建周朝800年基业的周文王。
法兰柯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和操之在我的能力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他变得安详,脸上重新有了宁静的微笑。他协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甚至赢得了狱卒的尊敬和爱戴。
法兰柯是极少数从死亡集中营活下来的囚犯之一,后来成了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大师。从精神的层面上讲,他就是古代中国人所说的神仙。
人分两种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像周文王和法兰柯那样超越困难。为什么呢?因为许多人都习惯于坚持下面的论点:
1. 认为你的个性是父母种下的因。你脾气不好,那是因为你父母的基因通过遗传沿袭到了你的身上。既然生来如此,也就只好如此。
2. 强调环境的制约因素。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家庭环境太差。你的事业没有进展,是因为没有人支持你。你过得不快乐,是因为没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你之所以失态,是因为别人把你激怒了。
3. 认为既成事实和习惯无法改变。你胆小怕事,是因为小时候老师总是打击你的信心。你喜欢拖拉,是因为习惯如此没有办法。别人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得很优秀了,所以没有办法跟人家比。
于是,人群就可以据此分成两种:一种受制于人,另一种操之在我。受制于人者易为环境所左右,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就兴高采烈;在晦暗阴霾的日子,就无精打采。如果你能做到操之在我,心中就会自有一片天地,很难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你认定工作品质第一,即使天气再坏,依然不改敬业精神。
受制于人者,也会受制于“社会天气"的阴晴圆缺。受到别人夸奖或尊重时,就心情愉悦。受到怠慢或指责时,就生气或心情压抑。这样,你的心情被别人的态度所牵动,使得你像一只无舵的小舟,随着风波摇摆。
的确,每个人的性格都会受到父母的基因和过往经历的影响。可是,如果你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你就应该知道,有些弱点是必须被克服的,因为,一个受制于人的懦夫永远不可能造就成功的人生。
我们虽然没有周文王在囿里、法兰柯在死亡集中营的苦难经历,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困难,已足以需要我们培养那种操之在我的精神,来应付人生不断扑面而来的压力。不论是同事的刁难,或者顾客的无理要求,或者亲人的误会,都需要用这种精神来解决。它表现在我们的心智与态度以及如何遣词用句上。别人如何待我并不重要,要紧的是我如何待人,要紧的是我如何通过每一次的努力和改善去赢得人生的进步。
操之在我与受制于人
“操之在我"与“受制于人"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如南辕北辙,如果再加上聪明才智上的差距和作用,两者之间简直是云泥之隔。如果说前者之中半是英雄半是狂夫的话,那么后者则是清一色的平庸之辈。
你有没有想过,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其实仅仅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呢?例如:
1. 受制于人:我已经无能为力
操之在我:让我再试试看有没有别的可能
2. 受制于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操之在我:我可以让自己做出一些改变
3. 受制于人:他使我怒不可遏
操之在我:我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 受制于人:他们不会接受的
操之在我:我可以找到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
5. 受制于人:我不能这样做!
操之在我:我应该怎样做?
6. 受制于人:有怎样的条件,我将会怎样去做
操之在我:我将会怎样去做,因为有怎样的条件
通过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你就能像孙悟空一样,源源不断地获得菩提祖师的秘诀中“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的精气神。而在聚精会神之后,也就有了操之在我的力量。
为了保持旺盛精气神,就必须屏除邪欲。所谓邪欲,就是不应当有的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心二意,就是没有能够建立纯真如一的信念。然而,一旦屏除了邪欲,你就能回归到一种可爱的婴儿状态,你就会无惧于你遇到的任何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下面的10条成功定律:
1. 自由定律 所谓婴儿状态,其实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不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之为“返璞归真"。
2. 专注定律 当你专注于一个目标时,与这个目标有关的信息和资源就会被你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合力。
3. 因果定律 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4. 显现定律 任何选择都有答案,只要我们持续地寻找、追问,那么它们最终都必将出现。
5. 情绪定律 人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你应该选择乐观的情绪。
6. 坚信定律 当你对目标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它最终就会变成事实。
7. 积累定律 优势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形成的。因此,不要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向上攀登,你将会终于站到成功的顶峰。
8. 专精定律 只要你专注于你的事业,你就能精通于你所在的领域,从而让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9. 习惯定律 任何想法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信念;任何行为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习惯。
10. 替换定律 不良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清除掉,惟一的办法就是像婴儿那样去培养一种新的习惯来替换它。
我晕,怎么这么多人拷贝呀
楼主,我认为你是脑疲劳。
应该去最个“脑疲劳”的测验。
给你一分我单位的测试资料
如果情况吻合,请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早晨醒来懒得起床。
2.走路抬不起腿。
3.不想参加社交活动,尤其不愿见陌生人。
4.懒得讲话,说话声音细而短,自觉有气无力。
5.坐下后不愿起来,时常呆想发愣。
6.说话、写文章时常出错。
7.记忆力下降,想不起朋友的叮嘱或者忘掉几小时前的事情。
8.提不起精神来,过分地想用茶或者咖啡提神。
9.口苦、无味、食欲差,感到饭菜没有滋味,厌油腻,总想在饭菜中加些刺激性调料。
10.吸烟、饮酒的嗜好有增无减。
11.耳鸣、头昏、目眩、眼前冒金星、烦躁、易怒。
12.眼睛疲劳,哈欠不断。
13.下肢沉重,休息时总想把脚架在桌上。
14.入睡困难,想这想那,易醒多梦。
15.打盹不止,四肢像抽筋一般。
如果有上述2至4项情况时,说明你轻微疲劳,需要考虑补充脑营养;有上述5至9项情况时,说明你中度疲劳,需要立刻补充脑营养;有10项以上是重度疲劳,你除了要立刻补充脑营养外,也许你还潜伏着疾病,这时你应当马上去医院检查。
我也有过这类现象,边写边想总是集中不起来自己的思想,干什么事都做不好。后来我感觉我整个人都快要废掉了似的,我就什么都不做了。我告诉了妈妈后,妈妈就用你不想考大学了,之类的话来刺激我,慢慢的我自己想清楚了。自己在这里瞎想,到时候肯定一事无成。还不如等自己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静下心来好好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