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影响: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西泠印社因地邻西湖西泠桥而名。“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最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
篆刻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融书法与镌刻艺术于一炉。印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由实用走入艺术领域,则是在唐代以后了。
一代巨匠吴昌硕先生曾说:“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盖有来由矣”。印社的产生得益于浙派的形成。清乾隆时,以一代宗师丁敬为首的浙派印人“西泠八家”崛起,风格古朴苍劲,力追秦汉,开一代新风,于乾、嘉、道时期,称雄印坛100余年,成为印学史上的一个高峰。
百年以来,印社在社员的苦心经营下,已形成规模。在孤山西端尽头营造出一个精巧雅致的园林景观,印社北枕孤山,南望湖中三岛,为湖山绝胜处。更融人文意趣山水园林于一体,“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可谓人杰地灵。
印社范围内各类建筑数量不少,但由于印社总体构思精巧,尺度合理,给人以一种亲切可人的感觉。竹阁、柏堂、山川雨露图书室、宝印山房、四照阁、观乐楼等俱依山辟建,掩映在绿树丛中,又以金莲池、印泉、闲泉、石坊、华严经塔、阿弥陀经幢、石交亭、剔藓亭、小龙泓洞等点缀其间,巧妙布置,如治印般,疏密有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在印社之仰贤亭、凉堂、题襟馆、三老石室等处则收藏了印社社员历年收集的诸多碑刻精品,尤其是存放在苍劲古朴的三老石室中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这是浙江迄今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一通碑,距今已近2000年,这在江南地区十分难得。
文人结社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态之一,如晚明的复社,近代则有柳亚子、陈三立等诗人的南社,梁思成等人的中国营造学社等。他们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传播先进思想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也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
印社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开中国印人结社之先河,故有“天下第一社”之称。百年以来,西泠印社已由一个纯民间学术团体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学术机构,继吴昌硕后任社长的先后有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期间历代名人辈出,如来楚生、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钱君陶等等。
作为一个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但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是颇具影响,已为《辞海》、《新华词典》等多种权威辞书机构所记载和认定。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全国只此一家。
作为一个民间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成立之始就具有独特的号召力,其原因是社员多为名家,且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就连日本的篆刻家也慕名远涉重洋前来入社,这是历史所形成的全国性和国际性。
近百年来,西泠印社共有社员近400人,现有社员250余人,分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多为全国和各地著名篆刻家、书画家、鉴定家及学者。社员中还包括小林斗庵、梅舒适、金膺显等日本、韩国、新加坡的20多位国际篆刻书画界知名人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1961年,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点介绍
西泠印社位于孤山南麓,亭台楼阁依孤山的山势而建,随处可见摩崖题刻,幽静清雅。其中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内,藏有大量名贵印章和字画,值得你细细品味。因为是《盗墓笔记》中吴邪古董店的原型,也有不少书迷前来探访。印社虽不大,但建筑不少,且充满人文气息。进门先有柏堂、竹阁、印廊,穿过石牌坊踏着石阶上山,可见观乐楼(吴昌硕纪念馆)、石交亭、剔藓亭、题襟馆等建筑,还有池塘和遍布书刻的石洞“小龙泓洞”。山上有间石室收藏有东汉“汉三老石碑”,是上世纪初印社社员齐力赎回的国宝;山顶还有一座刻有佛经和佛像的华严经塔,是印社的标志性建筑。园内植物茂盛、幽静清雅,常能见到坐在亭廊中打牌下棋的当地阿伯们。来此走走看看,或是在茶室喝茶聊天,很是惬意。西泠印社是海内外高水准的金石篆刻研究团体,这里的展馆有售卖印章和字画,若有兴趣,可选一方印章请师傅刻上名字留作纪念。
开放时间
全年 09:00-17:00;16:30清场
优待政策
补充说明:1、【免费说明】游客凭有效证件在景区开放时间内免费参观
交通攻略
距WE1314路西泠桥站200m,步行<5min
西泠印社,1904年创建于浙江杭州西湖。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该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现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
1961年,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31号。
【百度百科】西泠印社,1904年创建于浙江杭州西湖。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该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现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
1961年,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31号。
给你留下西泠印社的【官网地址】http://www.xlys1904.com/
再给你留下西泠印社的【客服电话】400-888-1904
【盗墓笔记吧小伙伴对西泠印社的介绍】杭州人上来啰嗦一下:
西泠印社的原址现在还在西湖边的孤山上,貌似是个研究所的样子,人也不多,的确没什么可能开小店。但是山下面就是西湖景区,对面是浙江省博物馆,博物馆旁边是文澜阁藏书楼,藏书楼边上就是楼外楼饭店,也就是天真、胖子和阿宁吃西湖醋鱼的地方。这一带还是有不少小店的。至于有没有古玩店,我倒也没注意。
话说我从小住西湖边,这一带也是隔三差五会去玩的,现在在盗墓里看到这样的地名,亲切感油生啊~~~~
【我的碎碎念】怎么样够全吗,够吗够吗,别谢我我只是看到西泠印社误以为你是喜欢盗墓笔记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