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CaO+CO2↑;
故答案为:CaCO3CaO+CO2↑;
(2)过滤可以将不溶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故操作Ⅰ是用过滤的方法将固体B和溶液分离;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答案为:漏斗;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液滴飞溅;
故答案为: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探究与验证】
乙的猜想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碳酸钠与酸反应可生成气体;根据乙操作所出现的现象和结论可知,乙加入的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丙的猜想是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其猜想成立,说明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而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甲 |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成立 |
乙 |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稀盐酸(合理均可) |
无气泡产生 |
猜想不成立 |
丙 |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成立 |
【反思与评价】
分析题目所示反应流程图,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但二者不一定恰好反应;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无论哪种物质过量,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甲的实验设计不严密;
故答案为:
甲的设计方案不严密.实验过程中纯碱溶液与氢氧化钙不一定恰好反应,而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无论哪种物质过量,滴加酚酞均会变红,故不能据溶液变红确定只有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