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白昼最短的是什么节气?最长的是什么节气

2025-04-07 06:58: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在古代,通常将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2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2时5刻),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订出了冬至。

因为是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由周到秦,都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也就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但冬至依然是个大节,正所谓“冬至大如年”。

在这天,古人先祭祖,后彼此贺冬。

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白天时间最短是冬至,冬至日,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所以,我们就是冬至日最短。当然南半球刚好相反。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因此,唐代大诗人杜甫那首:“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的哲理诗,古往今来就像一曲激昂的乐章,令人于冷瑟中看到希冀:冬至到了,春天还会遥远吗?!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也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传说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农作物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汉《周礼·春官》有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