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及其自身建设规律以及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的理论。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必须在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取得胜利,这是由社会历史和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这个党,也有它的客观规律。党的学说就是研究和阐明这些规律,为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服务的。因此,这门科学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革命性和战斗性的统一,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指导党的建设实践的理论依据,并且是在党的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奠基者,他们在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的斗争中提出的基本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础。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为创建不同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党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作出了新贡献。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运用于中国党的建设实践,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农民居多数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课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建党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点是:
(一)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革命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是现代社会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以及这个阶级在斗争中的不断成熟,为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传播,为党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无产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党以无产阶级作为阶级基础,但又不同于一般无产阶级组织。党集中了无产阶级的优秀分子,用先进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因而能始终站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前面,能够领导无产阶级的各种组织和人民群众。党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革命的纲领和策略。党的纲领规定党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党的策略是实现党的纲领的手段和斗争方式。党的纲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实现共产主义。制定党的纲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制定策略时,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从实现革命目标出发,因地制宜地把各种斗争形式结合起来,要争取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
(四)无产阶级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有组织的部队。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必须按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党的力量,就在于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党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实行铁一般严格的纪律,把全党组织成为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党还必须有自己坚强的领导核心,由在实践中形成、得到群众信任的领袖集团来领导。
(五)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团结统一的原则,正确进行党内斗争。团结统一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党的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即在党的理论基础、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基础上的团结。为了达到团结统一,必须进行正确的党内斗争,决不能拿原则作交易。进行党内斗争要反对“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要注意区分机会主义者和犯错误的同志,采取不同的态度,进行组织处理要慎重。
(六)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原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的敌人――资产阶级也是国际性的,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条件之一。国际主义要求各国党首先完成本民族的革命任务,把本国革命斗争看作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不能只顾本民族的利益而忘记甚至损害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各国党的国际联合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常青的科学,它的生命力在于,永远同一定时代的新任务相联系并为解决新任务开辟道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同时代条件和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探索和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