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笼式养殖梭子蟹

挂笼式养殖梭子蟹
2025-04-01 09:43: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良好的水质是养好虾蟹的前提之一。水质状况是动态的,必须精心维护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水质好坏,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水色:茶褐色、黄绿色、绿色为优良水色,养殖期要做到“肥活嫩爽”。
(2)气味:无气味属正常,有异味的不正常。
(3)黏度:水质要“肥活嫩爽”,有黏性则不正常。
(4)体表:虾蟹体表光滑无附着物为正常,有附着物为不正常。
(5)水质指标: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保持在正常指标范围内。

常见的水质调控方法主要有调节水位、换水、充氧、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在换水和调节水位时一般可按照以下原则:池外水质好,池内水质差,宜多换水;池内池外水质都好,少换或者不换;池外水质差,池内水质好,不换水;池内池外水质都差,也不换水,宜通过投放微生物制剂进行培养水体来改善水质。

在水温过高、过低或高温、强冷空气来临的情况下,可通过加高水位和换水来进行控制水温;养殖过程中,盐度宜高不宜低。当台风或大雨时,要及时排去上层低盐度水,保持盐度在15以上;盐碱地围塘,定期使用“绿水解毒安”或者“强效EM”使pH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池塘的水色是衡量水体优劣的标志之一,养殖过程中要做到“肥活嫩爽”。如果水色过浓,透明度较低使用“绿水解毒安”+“利生素加强型”进行处理,效果显著。水色过淡,则需要通过施肥培养藻类“肥水精华素”+“肥水膏升级版”肥出优良持久水色,效果好。

在养殖过程中,水中溶解氧大部分被底泥的氧化所消耗,虾蟹只消耗一小部分。因此,养殖池塘内往往会出现池水上下溶解氧不均的氧跃分层现象。一般地,氧跃分层现象出现在水面0.8~1.0米以下处。由于底部的缺氧,常会造成虾蟹不能正常蜕壳,严重的会引起死亡。因此,养殖期间尤其在蜕壳期,使用“底生氧”提高池塘底部溶氧,减少缺氧。

水体环境的优化培育最为关键的是培养优良浮游微藻和有益微生物种群,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菌的作用,促进池塘物质的循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浮游微藻可增加养殖水体的溶氧,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提高水体质量;营造良好的水色与合适的透明度,给养殖动物提供安定的水域环境,而且通过浮游微藻—浮游动物的食物链为养殖虾蟹提供活饵料,提高虾蟹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养殖池塘中培育有益的细菌并使其种群成为优势,能够降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在净化养殖环境同时,为浮游微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同时,通过营养、空间和生态位点的竞争等作用,抑制有害菌、及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害发生。同时有益菌还具有调节虾蟹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虾蟹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