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如米饭、面包、马铃薯、板栗、香蕉、橙子、花生等。除了以上几点,还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医生建议,初入高原者如需进入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一般应在2500~3000米处停留2~3天,旅途中每天上升的高度不宜超过600~900米。在到达高原后,前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避免剧烈活动,也要防冻,注意保温。
扩展资料:
一、常见急性高原病
1、急性高原反应
进入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时,高原反应症状较明显的时间主要在前两天,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渐渐减轻以至基本消失。主要表现为头痛、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及失眠、多梦等。大部分人群会呼吸深大、频率增加、心跳加速。部分人群可能会有发绀、血压升高等症状。
2、高原肺水肿
如果出现干咳不断加重、头痛、呼吸困难或发绀等症状,有可能是出现高原肺水肿的初期表现。还有些暴发型者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3、高原脑水肿
同高原肺水肿不同的是,患上高原脑水肿的人是先有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继而在发病时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剧烈头痛、精神异常、神志恍惚、顽固恶心、呕吐,重者可能导致昏迷。
二、医生建议
1、进入高原前,有条件的人可以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自身的心肺功能和心理状态。其次准备一些应急药物,比如感冒药、止痛药等。适当吃一些抗高原反应的保健品,如红景天、高原康、诺迪康等,来预防高原反应。
2、医生建议,初入高原者如需进入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一般应在2500~3000米处停留2~3天,旅途中每天上升的高度不宜超过600~900米。
在到达高原后,前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避免剧烈活动,也要防冻,注意保温,多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如米饭、面包、马铃薯、板栗、香蕉、橙子、花生等。除了以上几点,还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3、出现急性高原反应时伴随着会有缺氧、呼吸急促、胸闷等情况,通过鼻管或面罩进行吸氧,可以有效地减轻由缺氧造成的问题。如果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借助药物来进行对症治疗。头痛者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恶心呕吐者可以借助消呕宁、口服地塞米松等方式来缓解。
4、高原反应症状不缓解甚至恶化,应尽快将患者转送到海拔较低的地区。
高原反应是由于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高原地区常见病。
由于高海拔地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不适应,比如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一些急性高原反应者还会有干咳、呼吸困难、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情况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高原肺水肿、心力衰竭、高原脑水肿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高反 这些你需要知道
您好! 禁烟禁酒 饭吃七成饱 初到高原的人,消化功能会受影响,胃张力降低,蠕动减慢,排空时间延长;同时,缺氧也使消化液分泌量减少,维生素消耗量增加。 主食尽量选一些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软、流食为佳,如面条、稀饭等,副食则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另外,每顿饭不能吃太多,七成饱即可,尤其晚餐不可过量,以免增加胃肠负担,使心肺受压,造成胸闷心慌。 由于高原气候干燥,水分流失快,很多游客急于补水,其实,饮水过多对尚未适应高原环境的人不是好事,可能引起肺水肿。 减少食盐摄入,禁烟禁酒,能减轻高原反应。 番茄、豆制品可防高原反应 多吃抗氧化食物,能预防高原反应。番茄、橘子、豆制品、茶叶等食物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旅游前10天左右,可服用高原红景天,在抗缺氧、抗疲劳、抗寒等方面有一定的效用。 旅游中,一旦出现高原反应,服用葡萄糖液,口服西洋参含片,也能缓解疲劳。 防体力下降吃些糖包、甘薯 西藏等高原地区海拔高、含氧量低、气候干燥,人体在这里5天所消耗的能量比平原地区多3%~5%,维生素消耗量在缺氧条件下是平时的2~5倍。2~3天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后,饮食上必须重做调整。 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人体能量主要来自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产生等量能量时,只有碳水化合物耗氧最少。所以,增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如糖包、甘薯等,可预防体力下降,提高有氧运动能力。 增加蛋白质摄入进入高原地区,机体蛋白质代谢加强,必须食用足够的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鱼、牛奶、虾等,蛋白比例占到总能量的15%。 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吃一些肝脏,补充维生素,能促进有氧代谢,提高机体的低氧耐力。水也是不可缺少的,每日应饮水3~4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