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过许多公司之后,会发现大部分的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年龄的限制。一般招聘人员都是要求在三十岁以下的,这就表明了三十岁以上的人是不能够在公司里面任职的。那么当到三十岁的时候,如果去寻找工作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那么究竟为什么大部分的公司都不愿意招30岁以下的员工呢?
其实年龄在三十岁的人,大部分应该都是工作相对比较稳定的了,三十岁成为了现代社会职场里的一个生命线。其实很多的国家证明都是有一定的年龄限定的,年龄要求可能会不一样,但是基本都是在三十岁左右。所以,很多公司都按照了这个限定的年龄来设置应聘者的年龄限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到了三十岁的人会比年轻人的体力弱。而一些需要体力的工作,对于这种公司需求他们往往就是会选择比较年轻的,而年龄比较大的会因此遭到淘汰。
职场中会经常遇到加班的情况,如果是三十岁的人经常加班,那么他的身体肯定会难以熬过,而年轻人却相对比较符合公司的要求。即使在加班过后,第二天还是会有精力去应对工作,这是三十岁以上的人难以做到的。
最后还有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姿态会比较的低,能够放低自己,比年龄大的人相对更好管理一些。
以上就是我所总结的一些原因,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原因是干不长的缘故,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的问题。只要认为薪资少,或者是干的工作不舒服。他们马上会选择辞职,但是对于公司来说的话。这造成的损失就有点严重了,打个比方:我是一个老板,我用金钱和人力去操练你,结果你到后来走了。那我这几个月不是白给你培训了。这也就导致很多大型公司,都不愿意招30岁以下的人。
然而年龄的限制也不区分在大企业和小企业,甚至有一些知名的企业,也在想办法让4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办理离职手续。职场上有一个不可忽视的“35岁定律”,很多企业在招人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更有很多企业已经在清退35岁以上的人了: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
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对于30岁以上的人来说,这就属实有一点冤枉了。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25岁到30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
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我觉得30岁以上的人必须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有别于他人的方式,管理上的呀,或者技术上的深度呀,要比别人超出很多,否则的话你就没有竞争力了。
在许多公司里,公司进行招聘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年龄的硬性要求,年龄要30以上,为什么呢?因为30岁是一个坎,你说的三十岁应该是一个人黄金年龄的开始,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经验,人脉积累。而且很多年轻人飘忽不定,容易干一段时间就不干了。有风险。
第一大风险:不稳定性极高。不稳定性高的原因在于大多数应届生缺少对行业,对职业基本的认知,大多数是多少,90%以上吧,这个比例只可能低不可能高。首先你喜不喜欢吃苹果,总得吃过苹果才有资格评论吧,可是高校一直在解决问题的逻辑在于,在你没有吃苹果之前,你就要喜欢上苹果,职业规划的老师是没有过工作经验的,将的职业规划大多停留在性格测试和自我认知层面
第二大风险:没经验,没技能。肯定有无数HR都吐槽过,你们现在学校到底都教啥,其实很大一波HR当年也是一样。首先这个事情其实不能完全归咎于应届生,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严重脱节造成的,要知道制定高校教育大纲的老师都是搞研究的搞科研的,这个专业设置的课程有没有用呢?——有用,但是最有用的是针对进一步研究深造的,但是在大多数学生是要走上就业岗位,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很少思考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学生书本上学习的东西,都还停留在GPA上,我面试了好多财经类的学生,等毕业的时候连ROE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缺少应用场景,学完即忘。所以有的大的企业都建立整个公司的培训部,员工来了,先培训,业内比较知名的比如华为,先洗脑你的公司文化,然后在培训你的技能,对于很多科技化工制药类的企业,都是默认应届生啥都不会的,免得对你有过高的期望。但是有完善培训制度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及公司文化的积累,几乎所有的中小型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来一个应届生,很多时候不仅创造不了价值,连该做什么事情都不知道,等着人去教,这是很多中小企业所无法接受的。
30岁以上,被老板和各种规则坑出经验来了,一般不容易上当,所以很多公司不愿意要。
30岁以下的经验少,人脉和阅历都没有所以比较好搬弄。
30岁以下的年轻人选择度高,自由度高,学习社会生存技能时间也很多,30岁以后的还浪啥啊,基本就定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