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了朱德同志艰苦朴素,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通过对朱德的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艰苦朴素、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扩展资料:
一、《朱德的扁担》文章写了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和后,他们不但要在井冈山生产粮食还要常常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朱德身为总司令却也跟着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劝他不要去还把他的扁担给藏了起来,而他却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二、朱德挑粮的故事,表现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但历史事实证明:挑粮只解决了一时的困难,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井冈山的困境。
朱德同志非常不怕吃苦,朱德同志,和大家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中反映朱德同志非常不怕吃苦的句子:
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扩展资料
1950年代初期《朱德的扁担》被编入了小学教材。1966年文革爆发后,朱德被打倒,称其为“大军阀、大野心家、黑司令”等内容的大标语不仅贴满了北京街头。在十多年之后的1967年2月,同样一篇课文换成了《林彪的扁担》。仅仅数年之后,林彪事件发生,教材又悄然换回了《朱德的扁担》。
从宁冈茅坪到井冈山上的茨坪有60多里山路,峰险路陡、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十分难走。井冈山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运粮队伍不辞艰难往返这条洒满血汗的山路,谱写了官兵一致患难与共的动人乐章!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
体现了朱德总司令与红军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苦共患难、官兵一致、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