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你借钱,你知道如何高情商的回复吗?

2024-11-14 13:37: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生活中,向别人借钱很难,反过来,借钱又不容易伤感情。在这里,分寸掌握好了,朋友还是要做的。如果掌握不好,你们两个很可能会分手。刘伟和马强是多年的朋友,有一次,刘伟和马强说话。“最近有点紧,能借我点钱吗?”“借多少?”马强很尴尬,下意识地问,“能不能先借2万?”“嗯……我现在手头不方便。嗯,这是2000。能不能先拿着?”“2000不够,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帮帮忙,能不能多借点?”“让我看看……”其实经过这么一番讨价还价的对话,就算马强把2万都借出去,刘伟可能也不会感激,他会想:就算我们还得讨价还价,我们的友谊连这点钱都不值!更何况马强根本不想借刘伟那么多,但他第一反应是问“借多少?”,显然错了,为什么?面对多年的朋友要钱,马强开始关注“借多少”的问题,向刘炜暗示可以借也许他想借我更多,于是刘炜立刻提高了期望值。

他会想:如果一开始你就没打算借,那你为什么要这个数额?既然问了,至少可以借一半,只出一部分……送乞丐怎么办?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马强虽然也借钱给刘炜,但同时也失去了本可以收获的人情,吃力不讨好;而刘伟,即使拿到了钱,也觉得受到了侮辱,心里不高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社会。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在他们自己的心里,说白了,或多或少都和一个具体的数额挂钩,这和亲戚和利益的距离有很大关系。有至亲好友,人品可靠的人,愿意借就多借;距离远的,不那么友好的,人品差一点的,愿意借就少给。比如平时联系同学朋友少,突然借钱,心里最多借四五千。如果对方能还钱,我们不还钱也不会期待;而且平时多联系亲戚借钱,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几万大的也会借,但是太多了就会心疼,得天天想着什么时候对方也可以。当然,这个“感情量”,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不能放在台面上比较,否则会成为一件很不厚道的事情。因为你和别人有“感情量”。

正因为如此,当别人向我们借钱时,他们对自己的“情感量”往往与我们内心所相信的“情感量”并不对应。大多数情况下会低于我们相信的金额,这就比较尴尬了。所以,一旦你提出“借多少钱”,并且把重点放在具体金额上,那么你们的关系就离破裂不远了。人情,一旦用具体数额来衡量,怕是要讨价还价了。结果两个人都觉得亏了钱,彼此都不欣赏;另外,在未来,一个不想还,一个催,不管是友情还是亲情,在这种债务中,累了,最后崩溃。有人要钱,第一步是问“为什么”,而不是问“多少”。不同的是,如果你上来问“借多少”,那么下一个话题的重点还是会落在你身上。比如对方会退“两万”,意思是“借不借,你看!”但是,如果你问“为什么要借?”,话题就落到了对方身上。此时对方提出借钱的原因有两个:紧急情况,比如对方亲人快死了需要钱,或者贷款周转在一定的短时间内打不开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毕竟每个人都有困难。但是如果对方金额太大,我们要解释清楚,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给对方一个助力,对方也不会挑毛病。就是把你当无息贷款,为了省去向银行借钱的麻烦和利息。比如对方想买房,买车,或者其他大事情。面对这个理由,一旦借出去,以后很可能会把重点放在催款关系上。如果对方有意识,他可能会主动提前还钱给你;不知不觉中,你会避开你,你们的关系会无缘无故的越来越僵。

刚开始怎么委婉拒绝?一方面继续深挖原因,获得对方信任;另一方面,给出一个类似的你不能贷款的理由。比如对方说“买车首付不够”,你可以说“理解理解,现在好一点的车真的太贵了。”不要直接质问对方:为什么要买一辆超出自己能力的车?为什么不骑电动车?好像很不礼貌。现在空间太小太挤,每天摩擦缺一不可……”你这样说,原来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好生活而努力,即使对方不近人情,也不会说“你的好生活第一,等等。”

回答2:

一是可以少借点钱给朋友,说自己最近刚买了什么手头不宽裕,朋友要借三万你可以借朋友5000,这样朋友也可以理解你,就算这钱最后瞎了,损失也会小点;二是可以给朋友提供其他解决方案,比如利息比较少的借贷等;三是可以说自己现在手里没钱,可以回去找家人问问,拖一下。

回答3:

可以告诉朋友,财政大权在老婆的手里,必须要回去问问她,然后过两天回复朋友说,妻子的钱借给了她的朋友买房子了。

回答4:

如果朋友向我借钱的话,我就会回复他,财政大权都是由我爱人掌握着的,等我回家和他商量一下再给你答复,我现在不能明确的答应你,能借你借多少钱?

回答5:

高情商的回复是告诉对方,大家都是同龄人,你没有钱,我怎么会有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