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说话不清楚可以通过针灸治疗。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小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也可以用神经细胞移植的方法来治疗小脑萎缩。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大脑疲劳,多吃一些有营养益脑的食物。
1 脑萎缩是会造成患者口齿不清,也就是说话不清楚,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而且脑萎缩是比较难治愈的,只能去改善,所以说话不清楚是比较难纠正过来的。患者一定要努力去适应。如果口齿不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那么我们建议患者最好是去进行一个康复治疗,因为是不可逆的,可以去开发人的潜能,进行康复治疗,也是可以纠正过来,但是和正常人的差距还是存在的。
小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脑部慢性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病变,随着年龄增大,症状会呈进行性加重。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治愈小脑萎缩,可给予胞磷胆碱、奥拉西坦、维生素E等药物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治疗,加强有氧运动,针灸理疗康复训练改善认知功能,言语训练等治疗方法改善症状,减缓病情的进展。对于有明确病因的脑萎缩,解除病因后症状即可好转
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暂时没有明显的脑细胞再生治疗方法,所以小脑萎缩的这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总体偏差,而其他原因导致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并不一样。老年退行性变化引起的小脑萎缩,以改善脑循环和改善脑细胞代谢为主要药物治疗手段,有助于促进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脑功能运动指南,但这些治疗主要是注意延迟脑萎缩进行性恶化,对已经丧失的脑功能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颅内占位压迫患者局部血管导致了萎缩时,需要手术治疗,以缓解占位效果,改善血液供应。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患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 小脑萎缩引起的共济失调,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比如小脑萎缩的遗传因素是不能忽略的。还比如,患者可能中毒二导致小脑萎缩进而造成神经失调。此外,脑外伤,意外受伤也有可能造成小脑萎缩。
2、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主要是脑神经功能受到了破坏,在日常表现中,患者会出现行走不稳当。不能走直线,晃晃悠悠,很难保持平衡,容易摔倒,还有平时穿衣服,端水,鞋子时,明显能感觉到不协调。
3、 现在医学上没有能根本性解决此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中西复合治疗的调养方法,增强改善神经受累局部微循环血运以养神经,同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激活麻痹神经才能再生修复神经获得各种功能的最佳恢复。
注意事项:
治疗任何疾病,及时确诊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若身边人出现站立不稳等有关现象,要立马到医院进行检查,做脑部的核磁共振。小脑萎缩性共济失调能否恢复的关键在于早期的治疗。
小脑萎缩是一种神经影像学表现,可影响患者的运动、语言等系统,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在老年人中高发。小脑娄缩是小脑的全部或其一部分变小,萎缩的部位有时很大,可影响一个小脑半球;有时仅限于某一部分,如蚓部(旧小脑);有时病变仅限于小脑的上面(如受小脑幕挤压);有时萎缩仅限于小脑动脉一枝的分布区,按萎缩的程度来说,有时灰质和白质都萎缩,神经细胞消失,神经纤维脱髓,只有胶质细胞增生,此时,可称为硬化性萎缩;有时病变只限于浦金野氏细胞层,这些细胞呈各种变性,数目减少或完全消失,它们可伴有颗粒细胞的减少或完全坏死,颗粒层也可单独出现病变,分子层也常随上述二层细胞的变化而萎缩。
治疗
小脑萎缩的治疗关键是积极找出原发病并予以治疗,尽量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处理
由于小脑萎缩的患者会出现步态不稳,走路摇晃的症状,所以要注意休息,尽量避免磕碰,并且及时去医院就诊。
到院治疗
药物治疗
小脑萎缩属于退行性病变,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根据原发病进行用药。
脊髓小脑变性
联合应用丁螺环酮、金刚烷胺、加巴喷丁可以改善共济失调症状;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缓解强直等锥体外系症状。
急性小脑炎
予以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治疗有效。
慢性酒精中毒
对烦躁不安或过度兴奋者,可用小剂量地西泮,避免用吗啡、氯丙嗪、苯巴比妥类镇静药。有幻觉者可用氟哌啶醇。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小脑萎缩乃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治疗上当以补气活血通络,填精开窍为主。
小脑一旦出现萎缩的症状,能不能通过药物干预让萎缩恢复,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没有特效药能够让小脑萎缩缓解逆转。主要是一些病因方面的干预,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其次是针对脑功能改善方面的治疗,比如使用一些改善脑代谢的药物,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另外还有对症治疗,康复方面的治疗以及患者家庭对他的照顾。因为小脑萎缩的患者很多走路不稳,容易摔跤,出现构音障碍后讲话不清,容易合并有吞咽方面的问题,容易出现误吸、饮水呛咳等,饮食方面需给予半流质饮食,防止误吸。家庭照顾对于小脑萎缩的病人来说是很关键的一部分。本病的病因大多不明确,且起病缓慢隐袭,不易发觉,西医对本病尚无完全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临床的治疗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1.激活脑代谢功能,间接抑制疾病的进展。
目前较常用的药物有氢化麦角碱(海得琴)、二氢麦角隐亭(活血素)、麦角溴烟脂(脑通)、脑活素等,上述药物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可减低细胞内钙浓度,增加腺甘酸环酶、多巴胺及5-HT系统的活性,减低血小板聚集及红细胞凝聚,增加脑微循环及血流量,增加低酞从而改善脑细胞代谢。
2.维持残存的脑功能状态及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脑萎缩患者,特别是早期为防止生活机能、记忆、语言、兴趣等生活、社会交往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应结合病人的实际,利用各种条件,多使病人在视、听、语言、社会、家庭交往方面有适当的机能活动,尽可能关照病人自行处理可以处理的事务。不应将病人处于孤立、寂寞、低生活质量状态,防止加速脑萎缩因素的存在。
3.减少随脑萎缩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
在对脑萎缩病人的治疗护理实践中,最主要问题是性格、行为的改变,情感、定向力障碍,幻觉、妄想及二便失禁,要做到尽量少影响周围人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保护病人,缓解痛苦,调整生活环境及质量。
(1)易兴奋、易怒、易有爆发性情绪,可伤人、自伤、毁物,甚至厌世自尽。故首先应尽量避免某些易激惹因素,必要时应用药物控制其过分情绪及行动;首先可采用适量弱安抚剂,对老年患者则应由小剂量开始,避免产生血压下降、呼吸受抑制的副作用,夜间用药则更需慎重,可考虑用多虑平、眠尔通、冬眠灵、安定、硫苯酰胺(舒必利)等。应用时须观察有无毒副作用。
(2)失眠及睡眠倒错。常白天睡,夜间醒,可白天给予有计划的活动,给予各种良性刺激,防止睡眠;而夜间则可适量应用安眠或镇静剂。用药必须考虑药物的半衰期及剂量,一般应少用半衰期较长的巴比妥药物,可抑制脑干功能。在苯二氮卓类药物中可采用半衰期短、副作用小的各类安定,均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结合老年多脏器疾病特点用药。
(3)幻觉妄想: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氟奋乃静、硫苯酰胺、氯丙嗪等。如有抑郁症状,可用多虑平、丙咪嗪、甲硫达嗪、麦普替林等,所需剂量应结合症状轻重而酌情用药。
4.对于有原因可查的脑萎缩,只要驱除病因,配合对症治疗即可。如因内分泌、代谢和营养缺乏引起的脑萎缩,应早期发现病因相应补充缺乏物质;脑部感染性疾病所致者,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各种化学、物理因素所致者,应避免在接触该致病物质;而因某些药物用量过久或用量过大所致的脑萎缩,则应立即停药或换用其他对脑组织损害小的药物,并及时治疗脑萎缩;因肿瘤所致的脑萎缩,更应早期手术切除肿瘤,以祛除脑萎缩之病因。
上述西医治疗是对症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合并肌肉萎缩,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显示了中医的优越性。
1.整体观念:《内经》中有关肝主筋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气血濡养经络骨结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因而整体治疗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开通经络:活血化瘀是治疗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合并肌肉萎缩的原则,治疗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则脑和肌肉失之营养。
3.重视外邪为患:本病为外邪侵袭,精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致肌肉神经损伤,只有祛除外邪,才能保证津液不至枯竭,生化有源,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合并肌萎缩才可以恢复。
4.强调身体亏弱:把心、肝、肾、脾、胃的虚损当做重点,是中后期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肌萎缩继续发展的主要病机,身体越虚弱病情越重,病情加重身体更虚,形成恶性循环,故应及早治疗为主,这是抵御此病的根本。
5.补益脾肾:脾肾是子母之脏。脾主气血,肾主藏精。肾精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精气血是相互贯生的,脾主四肢充肌肉,肾主骨,通经络,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
6.顺势疗法的运用:通过内服,外洗的治疗,点穴按摩合理的功能训练,调理脏腑,恢复正气。
我们在治疗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肌萎缩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1疗法的独特性:以内服外疗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对症治疗,因势利导,辩证施治。2用药的特殊性:选用独特渗透力强的药品,采用科学的工艺,把药品的有效成份,通过中性载体使药物进入血液中,直达病所,解决了吸收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