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以后再见面的时间就没有了,指以后很难见面了。
期:时间。
出处:
北朝·魏炫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老翁送元宝出,云:'后会难期。'以为凄恨,别甚殷勤。”
示例:钱钟书《围城》:“鸿渐还躺着,想跟鲍小姐后会无期,无论如何,要礼貌周到地送行。”
古文:某旦夕南迁,后会无期,不能无怅惘也。宋·苏轼《与范梦得八首》其一。
《洛阳伽蓝记》
简称《伽蓝记》,中国古代佛教史籍。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炫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后会无期
影片开始即结尾。
这一趟马浩汉和江河的旅行看似曲折充满故事,其实就是一趟平凡之路。
面对家乡的萧条荒芜,浩汉和江河踏上了疯狂的旅行,从最东边去向最西边,去送江河入职。
从最开始的旅行,江河就准备把这次经历写成一部小说。往往我们幻想的奇遇都没有真正的在这趟旅行中发生,没有遇见仙人跳,没有阿吕的偷车,更有可能连刘莺莺,浩汉与其父的故事都没有,有的只是一趟没有疯没有狂的旅途。
他们确实带着胡生行进,最后他们把胡生丢了,影片正式进入成片就是胡生通过讲述江河的小说《旅行者》中而来的,影片也是小说中的故事,但真正他们的旅程想必没有这么多繁杂的事,没有心灵鸡汤,也没有成功学,更没有伪心灵鸡汤,转而就是一出平凡之路。
看的过程中我就在想《少年派》的事,《后会无期》也许也是这样一个罗生门式的故事。
我本想着江河和浩汉分离的时刻就是影片的结尾,但突如其来的“后来”让我醍醐灌顶。
我们总是幻想这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在生活中我们也喜欢大团圆,但最后“后来”的故事在我看来是假的,周沫不会成为明星,苏米更不可能依偎在江河的肩膀上。
这些都是江汉小说《旅行者》中的结局。
我想我没有猜错,如果就这样草草结尾,那我就彻底对影片失望了,果真,最后一下,江汉和浩汉依旧在车里,他们商量着小说的结尾。
《后会无期》的这段旅程应该就是一出平凡之路,平平淡淡,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更没有相别相依。
我个人的理解是影片通过江河和浩瀚两个主线人物,隐喻的描写他们身上的各种“后会无期”。
即每个人都要踏上自己的人生路,在这条路上可产生缘分的人都将可能后会无期。
邻居周沫、心仪苏米,同父异母的刘莺莺,
有明确目标人生梦想的阿吕,最后是弟弟胡生,
表达的就是每个人各走各的路,人生相遇即是缘,以上人物都对应着亲情爱情友情三个情。
不管是你的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而这些情可能会和你“后会无期”,
影片结尾的“后来”
可以看成3年之后的江河重游东极岛。因为的确写了《旅行者》这本书,
才能和片头胡生说的话相呼应(看了游客手里的旅行者)。
“后来”的内容都是发生在解说员说江河写的《旅行者》拍成电视剧很红,
所以都是真实的,他和苏米在一起,电视里的周沫红了等等,都是后来的真实发展。
韩寒的主题应该是要提醒大家珍惜身边一些平凡的幸福,
不要等他们离开了你才失望追悔。
至于浩瀚并不能臆断的说浩瀚在路中就出车祸死了,
中途说浩瀚出车祸死了,并没有真正可靠的依据,
如果非要说阿拉斯加犬跟着陈柏霖走了而没有跟着一直喂养带他的冯绍峰走,
而就因此说冯绍峰已经死了其实后面的故事是陈柏霖书里的情节——
光凭这些是根本不成立的。
如果说阿吕也是杜撰出来的,阿吕说老婆死于雨天,
隐晦的在表达影片中的冯绍峰死于雨天车祸,
这也是不能成立的。
而最后陈柏霖重游东极岛却能与片头胡生的自白呼应上,
就说明胡生落下后,陈柏霖和冯绍峰是上了路的,上路之后你不能说撞狗就死了冯绍峰,
阿吕就是杜撰出来的劫匪。
如果非要说他出车祸,其实观众可以在任何一个桥段里设想冯绍峰
死掉,这根本没有任何依据,有些人的依据是狗跟着陈柏霖走而说冯绍峰已死-----这根本是不成立的。
可以理解成炸掉家乡老房下定决心闯社会,暂时没有再回过东极岛。
有人要说片尾江河和浩瀚的那个经典对话,
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人们要珍惜各种亲情友情爱情,
就像我说的相遇就是缘,因为他们可能跟你后会无期(即离开你)。
其实最后那段车里的对话就是浩汉和莺莺分别后,他们俩在车里的对话,原情节是在电影一小时左右的时候,浩汉和莺莺分别,再和江河开车上路,两人开始对话,江河问:“浩汉,你和刘莺莺怎么样?”浩汉答:“没事,还是送你去入职要紧”,接着就是男生版女儿国那段插曲。结尾同样的画面,开头的对话也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浩汉接着继续说下去,问江河小说构思的怎样了,表示已经替他想好了结局,大体的意思是,告别的时候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说不定是最后一眼。其实这段是倒叙的回忆,表达的是后会无期这个主题,意思是很多时候告别了之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很多人甚至朋友都说你人生的过客,珍惜眼前就好。就跟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结尾要扣题一样。文笔不好,纯手打,看了两遍才发现的,个人理解,不喜勿喷。
个人觉得。
真实的故事是在见过刘莺莺后,浩瀚和江河除了车祸,浩瀚死了,江河幸存。
以那里为分界点,后面的故事其实只是江河小说里的故事。所谓的阿吕,其实只是个虚构的人物,因此大家才会觉得他总是神叨叨的。其实他不是个真实的人物,只是浩瀚和江河心目中想要成为的一种人,他既是浩瀚,也是江河。
阿吕说老婆死于雨天赶路,实际这是个暗示,这也是影片结尾是浩瀚和江河在雨天开车,出了车祸的暗示。
故事的名字叫后会无期,实际上,影片中所有的人在分别后,都没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