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谷约占世界小米类作物产量的24%,其中90%栽培在中国,华北为主要产区。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埃及、欧洲。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
粟的主产区在中国,占全世界产量的80%,其次是印度,中国有 23个省区种植谷子其中西北地区的陕、晋、甘、宁夏、内蒙 5 省区占全国的 15.6%,华北地区的冀、鲁、豫三省占 64.3%,东北区三省占 13.9%,此 3 个种植区占全国总量的 96.9%,全国最大产量的 3 个省区合计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分别是河北占全国的 25.3 %、山西占全国的17.9%和内蒙古占全国的15%。
稻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大类,前者多植于山地或旱地,东亚一带的山地居民常栽植之,其形态和水稻无甚差异,不过在栽植期间无须常浸水中,但仍须有足够的雨量方能丰收,种子做饭较有香味,且略带粘质,中国西南各地少数民族多有栽培;后者广植于水田中,今亚洲各国均有大量栽培,品种甚多,主要分成粳(或作粇)、籼和糯3系,前二者质不粘,后者质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稻
粟:俗称小米,中国古称"稷"。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粟本是中国古人自己驯化发展成功的一种谷子。
小米是谷子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2毫米左右,故名。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耐干旱、贫瘠,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0℃~30℃,海拔1000米以下均适合栽培。
粟谷约占世界小米类作物产量的24%,其中90%栽培在中国,华北为主要产区。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埃及、欧洲。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原产于中国。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中国台湾、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