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从西太平洋带回了什么?

2025-04-07 11:01: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西太平洋采集到稀有深水海兔。
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27日正式开始对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展开调查,船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采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



当天,“发现”号对一座海山进行了调查取样。在970米深度,潜水器实时回传的高清视频中出现两只头部粉红色、身体发白的蜗牛状软体动物。随船科学家判断它们是深海非常罕见的海蛞蝓(俗称海兔)。随后,“发现”号操作手精准地将两只海兔吸入采样罐。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奎栋介绍,俗称海兔的海蛞蝓其实属于螺类,全球已发现有30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海。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东北太平洋深水(水深大于200米)共发现了8种海蛞蝓,而西太平洋深水至今还未查到有记载。据介绍,“发现”号潜水器当天调查的海山是一座平顶海山,顶部位于海平面以下800米,高度1400米。它在本潜次从海山东侧底部往上爬,展开底栖生物与岩石的调查及取样。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奎栋研究员介绍,本航次共完成了30个站位的水文、化学、生物等调查,包括每6小时一次共计5次的连续站作业及对海山顶部一个站位开展的连续24小时观测。科考队员利用船载的“发现”号深海缆控潜器(ROV)下潜19次,对海山进行了精细调查,共获取深海巨型生物标本超过255种生物、岩石85块,这是“科学”号执行的5个海山航次中获取生物样品数量最多、多样性最高的一个航次,几乎是过去两个“科学”号海山航次才能获得的物种总数。



航次中发现了稀有的海蛞蝓以及未知的珊瑚、马蹄螺、深海扇贝、多毛类、海鞘等罕见深海生物,在寡营养海域的海山发现多片五彩斑斓的珊瑚林,看到了多种深海生物的共存共生现象,并观察到了深海虾孵卵及深海海星摄食柳珊瑚的现象。



航次还采集到了许多之前未曾见过或者见过但没有采集到的生物样品,包括多种珊瑚、多毛类、软体动物,以及一些活动能力强、非常难以采集的虾蟹和鱼等生物。这些丰富的样品和初步新发现,将为海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第一手重要资料。


“科学”号正在执行的是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计划于6月23日返回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