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亦道非常道...后面是什么?谢谢

2024-11-02 01:30:2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句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回答2: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是其开篇之语

不过原文应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在道家学说里看来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理,是世界的普遍规律,这种道不是一般的道,也就是“非常道”,非常是两个词

名就是事物的名称,却又不是一般的名称,因为一般的名称有兴废,而这种名称是固定不变的

关于老子第一章的讲解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说解:

道是什么?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不因人认识到了而存在,也不因为人没有认识到而消失。老子首先指出,道是可以认识的,也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解说的,但是,所有人们认识到的和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道,都已经不是永恒不变、自然而然的道本身。名称是可以由人来命名的,但是,所有的命名都是人为的规定,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因此,老子在此首先告诉人们,不要认为本书中所说的道就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道本身,但是,可以用这些解说来尽力去理解道;也不要认为本书中所说到的名称就是固定不变的,只是不得不勉强为它起个名称,否则便无法解说。

道的存在形式是虚无的,所谓虚无是说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是无法证明的,但是,道是天地产生的契机与开端。天地就是在这虚无不见而且不可名状的道之中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道”称为“无”,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始。有了天地,才能产生万物,所以,我们可以把天地称为“有”,把它看作万物的母亲。有了道,有了天地,有了万物,人类社会就赖以产生和存在了。

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根据永恒不变的道,来观察天地之间的玄妙。我们可以根据天地所体现出来的道,来观察万事万物的变化趋势。由道而体现出来的天地之间的玄妙和由天地体现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趋势,这两者都是来自于对道的认识,但其名称不同,却都是非常玄妙难测的。由自然之道到天地之道,再到万事万物之道,一步步推演感悟,是领会各种事物玄妙之理的门户。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天地之道、万事万物之道,但更要注意自然而然存在着的道,而不能过分执着于我们主观认识到的道而导致认识的固执偏颇。

由此,云尘子也必须说明:老子已经强调自己的说法是为了阐述“道”,但老子所说的“道”只是老子所认识的“道”;云尘子资质不高,所见不广,因此,这里所解说的也只能说是云尘子所认识到的,既不是自然存在的,更不一定是老子本来要表达的。读者必须知道这一点,否则,云尘子不敢再作解说了。

回答3:

名可名,非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