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难。就是克制自已的情绪,达到表面的和言悦色,心甘情愿。人总不是不愿意被人支配,向人服侍的。
色难,大概的意思是这样。
参见礼记: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儳言,正尔容,听必恭。。总之,要高高兴兴的这样去做。
孟武伯问孝,这句话网上的解释大体不对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论语注解也半通不通。正解应是,父母如果身体有问题了,你要一心一意的去关心。这个话的背后,大约是孟武伯是个爱玩乐的公子哥,老爸老妈有病时,还跑外边去花天酒地。
同样请参见礼记,如果老爸老妈得病时,要做到“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等等,总之的意思是,要做个全心全意关心爸妈身体的人。
色难:能做到和颜悦色的神色很难。
孟武伯问孝道。孔子说:让父母亲只担心你的疾病。(孝子谨慎以持身,不妄为,唯疾病不能自主使必无。)
这则就是说不要让父母担心的你的事,能自己解决就自己做,不要让父母什么事都为你操心,就只有疾病父母照顾担心你就行了,因为疾病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色,脸色,态度。色难,态度很重要。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是说子女对父母尽孝,态度很重要的。
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就是说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那种忧愁、担心,多么深刻,你要去体会这种心境。
为政第二 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an音转),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很难做到和颜悦色。有事情,年轻人(我们)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为政第二 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里有两个不同层面的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子女身体有疾病或工作、生活出乱子有麻烦,子女要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谨慎本分,不要让她们再额外操心,这就是孝。这种解释在逻辑和情理上都能说通,我想其对象大概是我们普通人吧,我们还处在为自己和妻儿努力赚钱的阶段,所以做好自己的事,少让父母操心就是孝。 2.“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能用“父母看到儿女生病时的种种复杂心情”来对待父母尽孝。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是上升到个人修养的层次了,我想其对象大概是那些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吧。这种孝不容易做到,她需要很高的修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