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道德经》哲学

2025-02-25 07:37: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试着说一下我的看法,毕竟只能算是揣测,我们谁都不清楚李聃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

1,关于“域中有四大”,而“道”居其一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符合逻辑的,“道大,天大,地大,人大”的意思是说,整个宇宙中,最值得尊重的
伟大的东西有四个,这些是道(万物之源)、天(可理解为天意)、地(自然环境)、人(万物之灵)。这里的意思不是说宇宙的概念比道更原始,而是强调道对于宇宙的重要性。

关于“道法自然”,其实对于《道德经》,历来解释就多歧义,所以陈鼓应先生很多句子都不会精确解释,因为你越精确,可能越会偏离原意。所以这里,我觉得应该看你怎么解释“道法自然”的“法”:是主动仿效、还是打比方。比如:理解为道的运行是根据和仿效自然,可能就会向你一样有歧义;但是理解为打比方,就是说道的运行类似于自然(注意,这里的自然不是自然环境,而是自然的态度。)就不存在你的疑虑了。

2,关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觉得首先也是对于其意思的理解:我个人理解为“道是可以说的,但这个道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道;道也是可以命名的,但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名”。这样就不会有“道,不可说”的意思了。而且,也符合逻辑,老子《道德经》讲的就是这“非常”的“道”。

关于圣人行“不言之教”,我觉得这个你就有些挑骨头的意思了,呵呵。就像“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样,你看看现在的圣人“孔子”、“周公”谁不出名?谁没有被后世记上功劳呢?就连佛祖看破红尘,也还要到红尘里解救受苦受难的人呢,呵呵。

3,这里,就看你怎么理解“无为”了。和很多人一样,你理解“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这样的意思,可实际上呢?老子的“无为”是指“人们做事情往往会带来一些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很多事情要顺其自然”(比如三峡工程,是为了发电造福国人,但是却破坏了生态坏境),老子的“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为”,而这种“为”,本身就是为了与“道”合二为一,是“道”的运行方式(“道法自然”)。

4,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到底是“把事情想得容易”能够完成得好,还是“把事情想得难”能够完成好,还没有定论。前者,会造成“掉以轻心”,后者会让人“认真谨慎”,说句玩笑话,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能够想到圣人的想法呢?

回答2:

“域”我觉得应该是指的我们整个的生存的空间的意思。

道大,天大,地大,王益大。域中有四大,

道大即规律之总持,然后依次往下,其后为天,再为地,再其后即人,王即人道规律之总持,可以所握部份全局的方向。

世界初成,没有物体的时候,规律即存在,生成物体以后规律即不断演变。

第二个问题,道德经已经解的非常清楚了
参考第56章
《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释意:
真正知道的人不会随便说他知道,
自言知道的人并不是真的知道。
塞堵住嗜欲的孔窍,
关闭住嗜欲的门径;
挫去自身个性的锐角,
解掉自身纷乱的毛躁,
和这明点的亮光一起,
同这遍虚空的尘土一起;
是谓玄同。(即无所不在,无处不达)
所以不可得这道后而爱不释手
亦不可得这道后不再修持;
不可得这道以后张扬,
亦不可得这道后为害大道;
不可得这道后而珍惜;
也不可得这道后轻贱:
故为天下贵(即成为天下最难道的)所以成为天下最珍贵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民众在邪道上行走是非常可怕的,要想入正道不努力怎么行呢。

问题四,你自己理解错了,所以解不开

图难于易其,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这里的意思是指,任何一件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即使再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对待,认真去完成。

回答3:

一、道有广义狭义,要知道在道德经某处为何义,须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道德经是指导人以区区方寸之地的大脑中的主观世界如何应对客观世界的恢宏巨著,若出现了一定局限性在所难免,因为意识往往不能循环论证式作自我证明,这些需要去深入揣摩,毕竟相隔年代久远,哲学之父的言外之意相当玄奥;
三、老子的思想精义是为而不争、要符合客观规律,这就对人类行为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四、将一事物考虑得越周详、观察得越客观,则行动起来更顺利,如果盲人摸象一般以偏概全、犯主观主义错误,那么只会把事情办砸。
一句话,老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从数千年之前就提出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光辉的贡献还有他对人性、意识、精神等人的主观世界的深刻剖析和论断。尽管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但作为空前绝后的里程碑式的哲学经典著作,将与历史永存。

回答4:

按西方说法,老子是中国哲学“本体论”即“形而上学”的开创者,其“道”的概念与儒家“天”的概念相似,即以一种“一”来统合“多”。“道”便是整个宇宙的本源。

回答5:

其实,老子的开篇不一定事这个意思,我想应该是这样: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也就是任何事务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认知、感悟、揭示,甚至是可以讲出来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就像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给他称谓,都能够叫出名称来,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一样。因此,名,可名,非常名。不过是对道,可道,非常道的一个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