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乡镇领导干部则是这一目标的基层实践者,肩上的担子艰巨而繁重。那么怎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本地实际,更好地落实国家的惠民政策?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我觉得深入调研、心系群众、民主集中、确着果断的科学决策是关键。联系自身工作谈几点粗浅体会。
第一,要深入学习调研,知政策解下情,增强决策的可行性。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应谨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深入调研,掌握实情的决策才能具有科学性、连续性、可行性。在现实工作中,不管是正职还是副职,都有与职务相对应的决策权利,决策的正确与否都直接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这样就要求乡镇领导要全面学习掌握上级的精神,把政策和实际进行结合统一,并经常深入村屯,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找出能够发挥政策效应和本地优势的最佳结合点,然后决策实施,这样的决策会更稳妥,操作的可行性就会更强。同时在决策前要慎重对待“道听途说”、“一面之词”,无论是“起于青萍”的微波,还最“山雨欲来”的狂风,都需冷静分析、从容应对。
第二,要时刻心系群众,把宏观抓细节,坚持决策的为民性。在我国农民比重很大,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中央把“三农”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每年都要以1号文件不断出台新的惠民措施。正所谓,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乡镇领导干部更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心系农民。在决策时即要对政策做好宏观把握,又要抓住落实中的细节,摆正工作政绩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为官之道,心存百姓”。民为本的决策才是最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才能使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决策失误,受害最大的往往还是广大农民。如数算得失则“金钱有数,民心无价”。
第三,要贯彻民主集中,听众意广纳谏,克服决策的片面性。《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对民主集中制做了详实阐述,各级党委对怎样民主和集中又做了补充规范。总之,不管是党委和政府都须博采众长,广开言路,倾听众言,集体决策。实际工作中重视还政于民,杜绝党委“一言堂”和行政“拍板制”。要善于运用领导的艺术,发挥领导的执政水平和干部的执行力,调动下级和群众参与意见。对叫不准确的问题认真讨论,处理好“四种关系”:近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前任和后任的关系。让决策在理论上最合理,实际上最可行。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使重大决策确定后“寸步难行”或者是“月余夭折”。
第四,要保证果断确着,重稳妥勿忧柔,提高决策的时效性。能抓住机遇的人才是能人,过于追求程序和过程就会失去机遇。乡镇工作繁重复杂,俗称“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以至每天需确定和实施的工作任务比较多。这就要求乡镇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锻炼自己的应变各种势态的能力。在决策时要做到及时、果断、准确、不留托辞。稳妥而不失雷厉风行,当机而不作武断轻言。当机立断需要研究的要认真讨论,需要调研的要马上下去摸清情况,需要数据的要详细对比分析,并迅速进行决策。要善于化繁为简,“快刀斩乱麻”。决策时要定性准确,方向明析,易于马上操作,做到机遇不贻误,方向不跑偏,保证决策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