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意思是什么

2025-04-05 20:38:2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句话出自于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句话是对文中前一句话的解释,这里“酣眠”、“小睡”分别指月光朗照和月光淡照(透过一层淡淡的云照下来),用通俗的比喻说明了一个景物在不同的状态下的美丽是不同的。

原文: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⑼上奏着的名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回答2:

这里“酣眠”、“小睡”分别指月光朗照和月光淡照(透过一层淡淡的云照下来)。以此为喻:

①当时正值月夜人静,大多数人已入睡,以睡眠为喻,切合环境。

②上文言及“梦”,下文言“渴睡人的眼”,以睡眠为喻,好在切合整个语境。

③“朗照”的深透与“酣眠”的深沉意韵相似;月光透过云层照下来是朦朦胧胧的,“小睡”时的人是似眠非觉,迷迷糊糊的,以睡眠为喻好在切合事理。

扩展资料

荷塘月色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

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主要作品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