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常见的蛇种类繁多,以下举出部分例子:
1、黄脊游蛇(无毒)
身体细长,背部为深红色,背部中间有一条亮黄色的垂直线,黑色边缘。它的前端从前面的鳞片开始,但后端到达尾部。由于鳞片的黑色边缘,身体的两侧装饰着几条深色的垂直线或虚线,腹侧表面是淡黄色。
2、赤链蛇(有毒)
蛇身较长,可达1-1.5米。头部宽而平,与颈部有区别,头部为黑色,枕头有红色“倒V”形斑点,身体背面为黑褐色,有许多狭窄的红色横斑,腹面为灰黄色,腹鳞两侧有黑褐色斑点。
3、白条锦蛇(无毒)
身体越厚越长,可以达到1米以上。身体的背面是灰橄榄色或灰棕色,甚至黄棕色,有三条白色的纵向线。后脑勺有一条粗褐色的条纹,像基思钳,眼睛后面有黑色的条纹;腹部为灰白色或灰棕色,有许多黑色的斑点。
4、双斑锦蛇(无毒)
体长约700毫米。背部为棕色和灰色,带有深色哑铃形十字条纹。身体侧面的条纹与背部的条纹交织在一起。后脑勺有一对黑色条纹。眼睛后面有一条黑带,一直到嘴角。
5、团花锦蛇(无毒)
圆体,长约900毫米。蛇体的背面是棕色的。有三行深棕色的椭圆形标记,背面中间和两侧有黑色边缘,类似于一簇花。中间一条线的大小是两边的两倍多。背面一条模糊的中心线连接在大条纹之间。
6、玉斑锦蛇(无毒)
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
7、短尾蝮(有毒)
身体又短又厚,尾巴也很短。头部略呈三角形,与颈部明显区分,长约2/3米。后面是浅棕色到棕色,前面有两排大的棕色斑点。外侧和腹侧鳞片有一排黑褐色不规则粗斑,稍星状,腹侧表面为灰白色,密被棕色或黑棕色细斑。
黄脊游蛇 游蛇科 游蛇亚科 [别名 白酱杆]
全长800毫米左右,体较细长。背面绛红色,背脊正中有一条镶黑边的鲜明黄色纵线,其前端起于额鳞,后端通达尾未;体侧由于鳞片边缘色黑,缀成几条深色纵线或点线;腹面淡黄色。
生活于平原、丘陵、山麓或河床等开阔地带,河流附近,早地沙荒或林区都可发现
胆小,易惊吓,行动非常敏捷。平原地区四月上旬就开始出蛰。晴天活动,雨后出来较多
吃蜥蜴,饥饿时也食蜥蜴卵、蛇卵和其它幼蛇。
无毒
在北京地区各郊区县都有发现,上世纪80年代东南部平原的温榆河、潮百河流域还很常见,但近来已不多见,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
---------------------------------------------------------
赤链蛇 游蛇科游蛇亚科 [别名 火赤链 杏树根子 桑根蛇]
蛇体较长,可达1~1.5米。头较宽扁,与颈可别;头黑色,枕部具红色“倒V形”斑,体背黑褐色,具多条红色窄横斑,腹面灰黄色,腹鳞两侧杂以黑褐色斑点。
生活于平原、低海拔的丘陵山地;栖于田野、树林、水域附近,常见于村舍旧房屋房檐、墙洞内,有时进入房屋内。分布于中国各省区(除宁夏及青藏高原外)的毒蛇。
毒蛇
多于傍晚活动,以鱼、蛙、蟾蜍或蜥赐、鼠为食,卵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蛇类之一。北京地区各郊区县都有分布,在很多地区已经绝迹。
---------------------------------------------------------
白条锦蛇 游蛇科 游蛇亚科 学名 Elaphe dione (Pallas) [别名 黄长虫、枕纹锦蛇]
体较粗长,可达1米以上,体背面灰橄榄色或灰褐色,甚或黄棕色,有三条白色纵纹。头背有一粗大形如克丝钳状褐色纹,眼后有黑纹;腹面灰白或灰褐色,有很多黑色斑点。
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区,栖于田野、草坡、林区、河边,也常见于菜园、农舍附近。晴天白天和傍晚都出来活动
捕食蜥蜴、鼠类、小鸟和鸟卵,卵生。
无毒
北京各郊县都有分布,很常见,生活力强,耐饥渴。我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
---------------------------------------------------------
双斑锦蛇 学名 Elaphe bimaculate Schmidt
体长700毫米左右。背褐灰色,有深色哑铃状的横斑纹,体侧的斑纹与背部的斑纹交错排列,头背有对成的黑色纹,眼后有一黑带直到口角。
无毒
生活于山区丘陵地带,捕食蜥蜴、壁虎和鼠,卵生。分布于华北大部、四川、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江西。北京仅在西北部山区有个别发现。
---------------------------------------------------------
团花锦蛇 游蛇科 游蛇亚科 学名Elaphe davidi (Sauvage) [别名 黑镶锦蛇]
体粗圆,长900毫未左右。体背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镶黑边的暗褐色椭圆形斑纹,似团花,中央的一行斑纹大小为两侧斑纹的两倍以上。有一条不明显背中央线连接于大斑纹间。
生活于山区近水河谷地带,性暴燥,受惊时头呈三角形,常被误认为毒蛇,
是较稀有的一种无毒蛇,
捕食蜥蜴、鼠类和鸟卵;卵生。
分布于我国北方省区,数量很少,北京地区亦很少见,只在怀柔云蒙山区、延庆松山等西北部山区有零星发现。
---------------------------------------------------------
玉斑锦蛇 游蛇科 游蛇亚科 学名 Elaphe mandarina (Cantor) [别名 杏树根子 桑根蛇 美女蛇]
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
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
无毒。
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是北京地区稀有种类,仅在密云和怀柔云蒙山区、海淀香山樱桃沟部分地区有少量发现。此外在近京的河北野三坡拒马河流域比较常见。
还有赤峰锦蛇,游蛇科锦蛇属物种,体粗大长圆,全长1.5米左右,最长可达2米,体重1千克左右,最重为1.7千克。上唇鳞8(3—2—3),下唇鳞9—10(11);颏鳞近倒三角形;颌片2对。背鳞23—23—19(22—22—19);腹鳞雄性207—215,雌性211—225;尾下鳞雄性69—71对,雌性64—72对;肛鳞2分。成体全长雄性1180—1800mm,雌性1245—1925mm;尾长雄性190—290mm,雌性179—298mm。体背面棕色带灰或浅棕色,前段无斑纹或有极不明显的暗白色横斑;从中段向后有黑色横斑,有的斑至两侧呈不规则分叉,每个斑约占2—4个鳞列;体后段及尾部的斑明显;腹面浅黄或鹅黄,杂有黑色斑点。在平原、山区、园田地、破旧房屋及住宅屋顶都可见到。能攀树。以鼠类为食,亦吃鸟类和鸟卵。7—8月产卵,每产6—17枚,孵化期41—5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