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春梦”的诗句都有哪些?

2025-04-07 03:25:1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形容“春梦”的诗句包括:

1、唐代白居易《花非花》

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

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2、唐代岑参《春梦》

原文: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译文:

卧室里昨夜感到有春风悄然吹起,想我的心上人还隔着渺渺湘江水。

在枕上那片刻入睡的迷离春梦中,我就走完了去往江南的千里万里。

3、南宋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原文: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4、宋代欧阳修《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

原文:

翠苑红芳晴满目。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紫陌闲随金坜辘。马蹄踏遍春郊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烟雨满楼山断续。人闲倚遍阑干曲。

译文:

新绿的林园,雨后红花芳香光照眼。绮丽华贵的酒筵.流莺飞上飞下追欢,大路上闲闲地紧随香车轮转,马蹄得意将春郊芳草踏遍。

唉,金色的年华似春梦般短,悠悠往事逝如烟,茫茫无觅百遍寻思无限。烟雨朦胧小楼掩,青山断续时隐现。闲愁人哪,曲曲栏杆都倚遍。

5、宋代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原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三四片碧绿的青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栖息在树叶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柳絮也随风轻轻地飞舞着。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了东邻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灿烂。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意。

6、唐代温庭筠《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原文: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译文:

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色已轻。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回答2:

1、宋代朱敦儒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2、唐代岑参的《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3、宋代晏殊的《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4、唐代白居易的《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5、唐代韦庄的《长安清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回答3:

作品名称《花非花》

创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杂言古诗

作    者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夜半来,天明去。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来如春梦几多时?

译文: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扩展资料: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文学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虚名复何益”。

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