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我没有什么研究,只是在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比较。就发个言供参考,抛砖引玉吧。
这种现象是有其必然性、规律性的,我认为是大脑发育差异所形成的。这里的大脑发育差异,并不是指聪明与智障之类的褒贬,而是各有所长不同,可能是不同部分大脑机构发育的差异吧。
其实,就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中,能够做到领悟能够学而致用的,恐怕也不会超过5%,这5%的人思路开阔,博学多才,反应敏捷,是后来科技力量真正的中坚。
大多数成绩不错,然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往往是不知道怎么应用。这部分人的特点是思维逻辑性很差,往往不能逻辑性地分析判断问题。当然,在工程师的工作布置下出了题目,他们解题能力还是不错的。
有些所谓偏科的人,往往体现在数学、电学、电子学、电脑编程方面非常强,但是在物理、力学、材料、机械方面非常迟钝。这恐怕就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差异了。据说这分别是由左右大脑分别控制的。
有些差生成绩不怎么样,还非常捣蛋。但到了社会上就如鱼得水,所有学习成绩优异的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这些人经商、谋官、当官样样精通。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曾要求领导岗位由高学历人担任。结果听说了很多科学家、工程师根本无法应对社会、企业管理的繁杂,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人,所有科学的宏大抱负都是需要通过人去实现的。但恰恰是对人这个变数无法掌控,根本无法应对。这恐怕与大脑思维形式与方式完全不同的结果了。
对于这些还在学生时代的人的教育问题,我认为不要强人所难,而要因势利导。用它们习惯的(实际上我认为是大脑发育所决定的)思维方式去教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