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几几年创办

2025-04-22 10:44:2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满清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和“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中国近现代很多学科的萌发和兴起最早都是从清华开始的,清华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群星璀璨、光耀西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41年清华大学在昆明庆祝清华建校30周年时,美国大学曾致函称誉清华“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惊叹清华用三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大学千年的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模式进行全国范围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农学院、航空系等院系划归其他学校,清华大学成为一所高等工业学校。这一做法对清华大学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78年以来,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清华大学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清华先后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大师,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如赵元任、李济、陈岱孙、闻一多、曹禺、梁实秋、李健吾、夏鼐、杨绛、金岳霖、潘光旦、费孝通、徐仲舒、高亨、王力、姜亮夫、谢国桢、季羡林、吴晗、钱钟书、张荫麟、何炳棣、杨联升、李学勤、许国璋、王铁崖、英若诚、端木蕻良、胡乔木、乔冠华、于光远等等。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济济多士,他们中有竺可桢、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熊庆来、华罗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周光召、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梁思成、杨廷宝、吴仲华、林宗棠、张光斗等等。
历史证明着清华的辉煌,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解放后的中国科学学院士中,“清华人”占据了三分之一。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回答2: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