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心二意的古代故事

2025-02-24 04:59: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传说一个人,叫范楚深。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非常的有钱。他的注意力非常的分散,上课时老是三心二意。每次当老师考试时,成绩都很不理想。 从小到大,他一直都是混过去的。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他一千两银子,叫他去创业。在半路上,手提着一千两银子,想自己想去做什么工作。 他去了楚国,见到了他父亲的朋友,他现在也是一个商人,在买珠宝。父亲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个人,说他非常喜欢为别人出主意。范楚深找到了那个人。范楚深这才认识到这是一位神仙,人们说只要照他的去做,准会得到报酬, 神仙对范楚深说:“你先去卖东西的吧!一定要做到底,绝不能放弃。如果没有什么急事,绝不能离开店铺。注意力一定要专心。 范楚深很感激他,给了他一百两银子。他开了一家买翡翠的商店,先开始,他还是一心一意的去做。可是后来,每天只知道去吃喝玩乐,让卖东西这件事都忘记了,有好多翡翠都被别人给偷走了。到了后来,他赚的钱还没有开店铺的钱多。 就在这时,那位神仙对他说:“一定要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到底。不要放弃。 可是店铺又开了一个月就给拆了,翡翠那些都送人了。他又去开了一家卖盐铺。可是他还是那样马马虎虎,三心二意。有时人家买了一千克的盐,结果给了别人四千克。结果最后还是一分钱也没有赚到,又重新开店铺。 于是他又问那位神仙,神仙对他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魔法,只是让你懂得一心一意这个道理。其实每一个道理就是一个魔法,当你懂得这个道理以后,魔法自然就会生效。”说完他就不见了!

回答2:

《学奕》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弈秋回答道:不是这样的。

《割席断交》也勉强可以算上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