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需要做哪些工作

2024-11-06 09:51: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孩子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言语与他人交流。中班孩子大部分已经能够把自己的愿望、感受等转换成语言来和他人交流,然而,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使用“错误”语言。此时我们老师应正确对待“错误”,给孩子以支持、鼓励。相信孩子会在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进行自我调整。
1.接受孩子的言语方式
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我们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孩子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对待孩子用词不当的现象老师应给予理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保护孩子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看到菊花谢了,树叶落了,他们会说“菊花死了,大树死了”尽管如此,老师应该明白,孩子正尝试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他们能用语言交流、表达及解决问题比正确地使用语言更为重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也是允许出错的。
2.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开学初,我们中班来了一些新小朋友,我想,新入园的孩子从本来熟悉的环境转入陌生的环境,他们还未在情感上接受新环境,难以产生“幼儿园像我家”的情感。我就选择了《香香鸟》这首儿歌。一瓶花露水调动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我扮演孩子们的妈妈,伴随着“花露水,香喷喷,妈妈洒在我头上,我是一只香香鸟,飞到哪里哪里香”的儿歌,一边喷洒花露水,一边念儿歌,孩子们一下子变得开心,爱说了。在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下,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从而体验说的乐趣。
3.耐心等待,满足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
在集体语言活动中,耐心等待意味着老师应感悟孩子的思维水平思维方法的差异,勿以三四个孩子的想法、说法左右全体孩子的思路。如在语言活动《老爷爷的帽子》中,我问孩子:“老爷爷生病了,小鸟会怎么做呢?”楠楠小朋友说:“小鸟会做帽子给老爷爷。”我没有及时肯定楠楠小朋友的回答,如果我当时肯定并表扬他的话,会令其他小朋友造成楠楠的回答是唯一答案的印象,考虑到其他小朋友言语发展水平,我换了种说法“哦,你是这么认为的,还有其他不一样的答案吗?”老师这种评价会让孩子的谈话可以继续下去,满足其他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有机会思考表达。果然,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答案,“小鸟会唱歌给老爷爷听”,“小鸟会跳舞给老爷爷看”……直到活动结束,我才肯定楠楠小朋友的回答,“老爷爷生病了,小鸟会怎么做呢?对,就向楠楠小朋友说的那样,小鸟们用自己的羽毛做了一顶帽子。”所以,面对孩子在语言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老师的耐心等待是一份宽容,是我们教育者应给孩子的尊重,老师的耐心、巧妙地评价,会让我们的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同时又给自己留有教育的余地。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
语言活动中所学的词、句,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运用。如,孩子学过“又…又…”的句式,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启发他们讲“那座房子又高又大。”“饼干又香又甜。”“西瓜又大又圆”等。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还可以随意和孩子个别地或三三两两地进行交谈,谈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个别交谈既能培养师生感情,养成孩子与成人交往的习惯,学习规范语句,又能不断扩充孩子的语汇,使孩子得到更多的语言锻炼。
三、创设多元化的语言环境
语言区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以及激发语言交往欲望的环境,它能激发孩子表达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孩子大胆谈吐的态度和能力。
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在语言活动区,老师可摆放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材料。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老师可根据室内环境适当地在语言区用上一些辅助的材料,例如用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交流。材料可根据教学内容专题陈列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上桌面上,使语言活动区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老师要结合实际,以孩子为本,创设一个多元的、自由宽松的、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下交往、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促进语言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