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1.你喜欢阿长吗?为什么? 2.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急

2025-04-28 18:09: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三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回答2:

1.作者对阿长有怎样的感情——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作者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作者对她的感情至深.作者围绕《山海经》写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
2.分析啊长是怎样的形象,举例说明——阿长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她又很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

回答3:

1. 我喜欢阿长。尽管阿长总爱切切察察,还睡相不好,甚至有些粗俗,但是她真诚、善良,对作者非常疼爱,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普通人。
2.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有变化。从最开始的“实在不大佩服她”,到后来的“空前的敬意”,再到最后的“因敬重和感激而形成的抑扬顿挫,十分亲切的称阿长为‘我的保姆’”,作者在追忆儿时的生活时,对阿长充满敬意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