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机枪和马克沁机枪有什么区别啊?

2025-02-25 23:45: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设计理念不一样:马克沁机枪1883年发明,采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加特林机枪在1860年设计而成,是一种手动型多管旋转机关枪。

二、功能优点不一样:马克沁机枪可以通过自身后坐力自主发射,枪管可更换,水冷强度大,持续射击能力强;加特林机枪射速极高,所有上弹、抽壳动作都是由外力驱动,因此即使有哑弹也可直接跳过,所以可靠性、射速、连续射击时间都极高。

三、功能缺点不一样:马克沁机枪体积笨重,机动能力不足,而对于飞机及舰艇而言,射速又显得不足,所以现在已经被各型通用机枪所淘汰;加特林机枪精度差,体积大,并且需要外来动力驱动。50年代以后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国经重新改良后应用在枪械及小口径航炮和防空炮上。



扩展资料

一、转管机枪与转膛机枪的区别是:多根发射管和弹膛相对各自的枪机之间不动而整体连续不断地旋转,工作特点是每个根发射管都有自己的枪机和闭锁机构,分别依次完成进弹、闭锁、击发及抛壳等动作。而转膛原理是由一个能够容纳多发弹药的旋转弹膛配合保持静止的同一根发射管同一套枪机及闭锁机构来依次对准并击发各膛中枪弹,同时由处于其他位置的弹膛依次装填和退壳。

二、到了现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空军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机炮。60年代后的加特林机枪和机炮,无非是把当时枪管旋转的动力来源,由手动改为电动或者用导出发射药燃气的动力来驱动枪管旋转。

三、马克沁机枪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机枪。在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叩合,共同后坐19毫米后枪管停止,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使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机枪,使其完成抽壳抛壳,从而带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复进,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闭锁,再次击发。

四、马克沁重机枪是水冷式机枪,只要冷却水筒中有水,枪管的温度就不会超过100℃。在射击时,枪管两端会漏一些水;所用的冷却水也不是循环的,射击前装满,作战时随时要往冷却水筒中加水。实际射击时,要打上二、三个弹带,才会有蒸汽泄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加特林机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沁重机枪

回答2:

加特林是转膛多管外力驱动枪,由于有多个枪管轮流射击,因此射速极高,所有上弹、抽壳动作都是由外力驱动,因此即使有哑弹也可直接跳过,所以可靠性、射速、连续射击时间都极高,但是精度差,体积大,并且需要外来动力驱动。
马克沁机枪才有肘式枪机,水冷及链式供弹的单管枪,可以通过自身后坐力自主发射,枪管可更换,水冷强度大,持续射击能力强,但是体积笨重,机动能力不足,而对于飞机及舰艇而言,射速又显得不足,所以现在已经被各型通用机枪所淘汰。

回答3:

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译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盖特机枪/机炮) 在1860年代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 1862型加特林转管机枪有两种不同结构。第一种使用的是独立的钢制弹膛(弹膛与枪管分离),它的尾部封闭并装有撞击火帽。射手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枪管旋转,装满弹药的弹膛从供弹料斗中进入到每根枪管后面的闭锁槽中。当枪管转到某个特定位置时,击针将弹药击发。而枪管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射击后的弹膛退出机枪。弹膛可以重复使用,枪管旋转一周可完成6发弹药的装填、击发和退弹,每分钟达到了200发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药燃气泄露等缺点。为解决这一难题,加特林使用了当时开发的独立金属弹壳弹药。这种弹药结构被后来所有机枪的设计者沿用。
另一种结构使用的是0.58英寸口径的铜质弹壳边缘发火式弹药。在克服如何使独立的弹膛与枪膛同轴这一难题上,加特林使用了锥形枪膛,枪管后部直径更大,使得弹丸进入枪管更加容易。但在解决装填问题的同时,产生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由于枪膛直径过大,弹头在飞行过程中翻滚。于是加特林将独立的弹膛与枪管合二为一,开发了性能有显著改善的1865年模型,这个模型成为后来转管武器的蓝本。
由于种种原因,加特林转管机枪在美国内战期间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但他还是把全部精力用于转管机枪的研制和改进工作中。1562型、1565型、1893型等十几个型号的转管机枪先后问世,口径有0.30英寸、0.45英寸、0.58 英寸、1英寸、13毫米等,管数有6管、10管等,供弹具有料斗、弹夹、弹匣、弹鼓及弹带等。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后期的转管武器在技术上也已相当完善了。

马克沁机枪是H.S.马克沁发明的机枪。马克沁1883年进行了原理性试验,1884年获得专利。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其口径为 11.43毫米,枪重 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 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 100发/分。马克沁机枪结构复杂,采用水冷枪管较为笨重,帆布弹带受潮后可靠性变差,但在近代战争中曾被普遍使用。
马克沁重机枪——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出身贫寒,通过勤奋自学而成为知名的发明家。1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 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回答4:

加特林机枪机枪的特点非常明显,就是本身用多根枪管(最少的3根,多的有12根,普遍的是6根),涉及时枪管旋转起来轮流发射.
马克沁机枪嘛,就是普通的机枪,以枪弹自身发射时的能量完成射击循环.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