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最后 为什么不能统一在一起?

2024-11-13 03:45: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主要是宗教的原因

疆域辽阔的罗马帝国,由于政治区划、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最高统治集团内激烈的权力斗争,事实上一直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这种情况反映到基督教内部,便表现为神学上的争论和教权之争,后来争论愈演愈烈,从3世纪起,终于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派了。这两大派各自受到帝国东西两部分世俗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反过来,帝国东西部的统治者也控制和利用基督教来达到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传播于高卢、意大利到北非迦太基一带及以西地区。东派教会传播于马其顿、希腊半岛、埃及和以东地区。后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首都迁到东方的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于是君士坦丁堡教区自然成了东派教会之首,与西部的罗马教会对峙。罗马教会因位于罗马帝国首都,政治、经济势力最大,其主教一直强调罗马教会是由耶稣的大弟子彼得依照耶稣基督的教导建立起来的,由于据《圣经》记载耶稣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了彼得,罗马教会主教作为彼得使徒传统的继承者和维护者,就无可争议地应当享有首席地位。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于是,基督教的首席教会地位问题也就更突出地成了东西两派教会斗争的中心问题。

5世纪初,北方异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已无力招架,罗马主教和教会成了维持局面的实际力量。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在外族入侵混乱之际,又利用教会对群众的影响,扩大自己的权力,终于确立其在整个西派教会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了教皇制。由于新的统治者需要依靠罗马教会,罗马教会趁机扩大权势,先后为新皇帝加冕,表示君权神授,使教会同封建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时,东西两大教会之间的神学争论和权力争夺相互交错,持续不断,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发展到东、西教会主教互相革除教籍的严重局面。到了公元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经过长达700年之久的纷争后,终于完全彻底决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表示自己的教会继承了正统,在我国,它一般被称为东正教。西派教会自称公教,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宗教,强调自己的教会是唯一的普世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