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的鼓界名家

2024-11-06 21:23: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刘宝全对于京韵大鼓来说是一位重要人物。
刘宝全(1869—1942)京韵大鼓著名艺人。河北深县人。他起初跟随父亲学弹三弦,唱木板大鼓,后到天津拜盲艺人王庆和为师。后又师从木板大鼓艺术人胡十、霍明亮,并曾学唱京剧,也曾为霍明亮担任长篇大书三弦伴奏,技艺比较全面。由于刘宝全先后师事三位木板大鼓名家,在弹唱技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功底。木板大鼓起源于河北省拍姿闷河间府,是当地的一种流行曲艺,由于唱起来有口音,所以叫“怯大鼓”。1900年,他来到北京演唱,结识了京剧名家谭鑫培、孙菊仙等人,在艺术上得到他们的指教,并吸收梆子腔、石韵书、马头调等戏曲、曲艺形式的声韵唱法,吐字发音依照北京的语音声调,给木板大鼓注入了浓浓的京味,这样既适应了听众的欣赏习惯,也便于他博采众家之所长,创制新腔。他还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形成一套适合于说唱艺术的表演技巧。这一时期,他还结识了文人庄荫棠,在庄荫棠的帮助下修订了《白帝城》《活捉三郎》《徐母骂曹》等大鼓书词,丰富了演唱曲目,袭弯经过数年用心钻研,终于在以乡音演唱的河间木板大鼓的基础上,脱胎出京韵大鼓的规模。同时他还截长篇为短篇,融抒情于叙事,使京韵大鼓这一鼓曲形式逐渐完善。1910年,刘宝全再到天津,在四海升平茶园登台演唱,获得很高声誉,形成京韵大鼓的主要艺术流派——“刘派”。此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汉口、济南等地演唱不缀,博得了“鼓界大王”的美称。
刘宝全的嗓音条件极佳,基本功扎实册派,用嗓、护嗓得法,因而声腔甜润清亮,音域宽广。由于他精于音律,善于创制新腔,勇于革新,逐渐形成“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即是唱,唱即是说”的说唱风格,把大鼓艺术叙事抒情、刻画人物的表现能力推向新的境界。此外,在他擅长的多种弹唱技艺中,以演奏琵琶、演唱石韵书,马头调为“三绝”。同时,他与当时京剧演员谭鑫培、评书艺人双厚坪并称为“艺坛三绝”。
刘宝全对京韵大鼓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卓著,其刘派弟子亦卓有成就。1930年以后,刘派弟子白凤鸣、骆玉笙等,继承刘宝全的唱法,并依各自的嗓音条件,吸收借鉴旁派艺术,综合改革,分别创立了“少白派”和“骆派”。“少白派”以苍凉悲壮的“凡字腔”见长,而“骆派”则以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见长。他们都编唱了一些独有的曲目,对京韵大鼓艺术有较大影响。
刘宝全的代表性曲目有《单刀会》《长坂坡》《战长沙》《白帝城》《赵云截江》《徐母骂曹》《华容道》《群英会》《博望坡》《大西厢》《闹江州》《李逵夺鱼》《游武庙》《马鞍山》《百山图》《丑末寅初》《乌龙院》《宁武关》等2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