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值能不能带单位

2025-04-23 11:57:1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两个物理量的单位一致,消掉即可。

(2)如果单位不一致,必须保留,才能表达出正确的物理含义。比如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必须带单位。

在中学物理特别是高中物理中,有许多采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这种物理量在整个中学物理概念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们多是教学重点,有的还是教学难点,因而在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就有一部分试题直接考査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的物理含义。

中学阶段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

电阻:R=U/I。

密度:ρ=m/v。

速度:v=s/t。

功率:P=w/t。

压强:P=F/s。

比热容:C=Q/mΔt。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电阻在欧姆定律中的定义为:R=U/I。

就是说一个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可以用这种实验的方法,我们记录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数值,再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此导体的电阻值。

但是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并不能说是和电压成正比,或者说和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物体的电阻是其的一个属性。它和材料、尺寸、环境温度等等有关系。

我们可以从这个公式中寻找它的关系。

R=ρL/S。

我们这时候可以说,导体的电阻和材料的电阻率成正比,和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和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回答2:

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两个物理量的单位一致,消掉即可。

(2)如果单位不一致,必须保留,才能表达出正确的物理含义。比如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必须带单位。

在中学物理特别是高中物理中,有许多采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这种物理量在整个中学物理概念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们多是教学重点,有的还是教学难点,因而在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就有一部分试题直接考査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的物理含义。


扩展资料:

中学阶段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

电阻:R=U/I

密度:ρ=m/v

速度:v=s/t

功率:P=w/t

压强:P=F/s

比热容:C=Q/mΔt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电阻在欧姆定律中的定义为:R=U/I。

就是说一个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可以用这种实验的方法,我们记录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数值,再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此导体的电阻值。但是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并不能说是和电压成正比,或者说和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物体的电阻是其的一个属性。它和材料、尺寸、环境温度等等有关系。

回答3:

  1. 不能带单位。

  2. 每当论比值和化简比能否带单位的问题时,老师们都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3. 有的老师说,比值和化简比没有单位;有的老师说,当比是两个同类量的比的比值和化简比时,比值和化简比没有单位,如:200米:0.5千米等;当比是两个不同类量的比的比值和化简比时,比值和化简比有单位,如:路程和速度的比值和化简比等。

  4. 无论何种比的比值和化简比都没有单位。

  5. 何谓比值:人教义务版六年级教材是这样描述比值的意义的,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那又何谓比的前项和后项呢?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请注意,这里指的都是数,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是没有单位的。如:求200米:0.5千米的比值是:200米:0.5千米=20米:500米= ,又如:甲乙两地长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路程和速度的比值是:240:80=3,有人说比值3表示时间,所以比值3有单位。

  6. 这题仅是求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而非求这题汽车所需的时间,这个比值仅是表示或相当于时间的数值而已,并非时间。如果要求这题汽车所需的时间,应该是:240÷80=3(小时),所以无论何种比的比值都没有单位。

  7. 何谓化简比:把一个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化简比。根据人教义务版六年级教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8. 何谓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请注意,这里指的也都是数。如:把200米:0.5千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200米:0.5千米=200米:500米=2:5,又如:甲乙两地长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路程和速度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240:80=3:1。

  9. 当然,把一个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还有其他的方法,这里就不加以详述了。所以无论把何种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都没有单位。

回答4:

比值只能是数,
因为比值只能是2个同样单位或者同一类型单位的量(比如米和厘米)才能比,
单位在求比值的时候约分约掉了,

所以比值后面不能带单位。
回答仓促,请见谅。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