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想必大家都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经道尽了唐太宗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书下的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大家都知道唐太宗并非是由太子之位登基的,而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打败了他的哥哥李元吉,那么想来他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会认识到太子之位的重要性。可是他后来又为什么让太子之位几乎两度易主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当时的形势是如何。唐太宗最先立的太子是李承乾,他是唐太宗最敬爱的长孙皇后所生是嫡子。但唐太宗最喜欢的却并不是太子,而是四子李泰。这主要是由于李泰和唐太宗的性格等都非常像,唐太宗有心想立李泰为太子,但是他深知废长立幼是大忌,会动摇唐朝根基,加之魏征等人力谏太子不可轻易言废。唐太宗于是言明多次太子不会被废。
没想到太子竟自露马脚,给了太宗四子李泰上位的机会。原来唐太宗宠爱李泰再加之李泰也是有才华的人,当时朝中新贵大多投了李泰一党,太子因为自己被废是迟早的事,于是他竟然发动兵变,想要提前继位,当然结局是没有成功。因此太子被废,也为李治和李泰腾出了太子之位。
本来太子被废后,李泰应是十拿九稳才对,可惜他在李承乾被废后太过得意,据载,有一次他从太宗宫中出来,正好碰上了要进宫的李治,于是他对李治说,你与李承乾关系好,现在他已经落网,你难道毫无瓜葛吗。听闻此言,李治忧心忡忡。此事被太宗知道,他深知李泰若登基,不能容下他的兄弟,且他野心勃勃,但大唐现在需要的是平和之主。故太宗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后,又改立李治为太子。
李治是嫡子,是长孙皇后生的,唐太宗非常的尊敬她,皇位最佳人选在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之间选,长子被废,而四子又在李世民明前说出了要杀自己儿子的话,再加上权臣长孙无忌希望立个不太有才华的君主好专权。
谋嫡是李世民的伤疤,一心要在青史上不留下污点的李世民是绝不会允许他的后人效仿他的。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人坚决反对下,不得已才选择了李治。
他是出于不得已,他自己为了当上皇帝,兄弟之间兵戎相向,结果闹的兄弟被杀,父子关系不和,他不希望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悲剧在儿子身上重演。
因为他不想他自己的儿子们之间发生跟他一样的兄弟间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李治生性温和,与众兄弟关系都不错,所以李世民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