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血尿酸增高,超出血里的饱和浓度的时候,可能尿酸盐沉积到关节或者其他的部位,比如肾脏引起,以关节炎作为最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为什么会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主要原因是由于身体对于嘌呤的代谢产生障碍,导致更多尿酸的合成,或者因为肾脏功能不好,把尿酸排出体外,导致血尿酸在体内蓄积,超出正常值范围,超出血里接受饱和浓度,导致痛风发生。
从根本讲,得痛风的病人体内存在一些代谢障碍,本身的代谢能力有限,不能把吃进去的嘌呤充分化解,导致血尿酸的增高。病人本身的体质性的代谢能力下降,经过治疗,代谢功能上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痛风本身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得痛风以后,病人需要长期进行监测和治疗,尤其是降尿酸的药物,可能需要长期的服药。以不犯病、关节炎不发作以及没有后续的脏器损伤,作为非常重要的终点。
人体内有种物质叫嘌呤,嘌呤是组成核酸的物质,核酸降解后产生嘌呤,然后嘌呤在肝脏被代谢成尿酸,随着血液送到肾脏,在那里分泌、排出体外。如果血液中尿酸的量超出了肾脏的分泌能力,尿酸有可能在关节等部位积蓄,就会导致痛风。
导致血液中尿酸高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肾脏代谢功能异常导致嘌呤物(包括其他物质)不易被分解、排泄出去;二是摄入蛋白少,尤其是摄入肉类食物少,肉类食物往往含高蛋白。虽然肉类食物也含高嘌呤,但蛋白质会增加尿酸的分泌,会降低血液中尿酸的量,反而会减少痛风的风险。由嘌呤代谢成尿酸需要一种叫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的催化,由于基因突变,人类这种酶的催化能力要比其他动物的低得多,只剩下了大约百分之一,这样就避免了在吃肉的同时过多地产生尿酸。
痛风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控制痛风。其中一般治疗主要包括注意休息,控制饮食,减轻体重等。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应该注意休息,多饮水,减少疼痛部位的刺激,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在疾病的缓解期,肥胖的患者应该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同时仍然需要多饮水,避免进食高脂高嘌呤的食物。
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急性发作的药物,碱化尿液以及降尿酸的药物。痛风急性发作时可以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必要时可以给予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减轻疼痛。在疼痛缓解之后需要加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同时规律服药,规律监测尿酸水平。患者需要规律随诊,避免私自停药或者减药,导致痛风的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