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字的存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所依托的书写载体也变化很大,不知你所指的具体是那种,所以挨个总结了下。
从原始人的陶器上的文字雏形;到殷商甲骨文;再到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金文;后面又有了周代春秋战国时的竹简锦帛;还有刻在石头上的碑文,此后在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一直兴盛,很多都是是书法作品的代表作。在后来东汉纸张出现,才真正有了现在纸质书法真迹。
1)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
2)发现于1889年甲骨文,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
3)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 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
4)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战国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
5)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迄今发现最早的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
6)如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作品真迹,当为西晋陆机的《平复贴》。
郑端说得对,
字帖存世最早的确实是《平复帖》,西晋陆机所书,比羲之尚早一朝。这儿有图
http://www.ccnt.com.cn/antique/palace/50nian/other/14.htm
◇ 晋 陆机《平复帖》
纸本,墨迹,章草书;纵23.8cm,横20.5cm
1956年张伯驹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
章草向今草过渡时期作品,书风朴拙,笔划挺健,字间不相连属,可见秃笔的独特面貌。无款印,宋徽宗赵佶定为晋陆机书。有人认为作者非陆机。【古代名家墨迹存世最早者,历代珍视。】曾经唐殷浩、梁秀收藏,宋时归李玮,后入宣和内府,元明之际辗转各家,明末韩世能父子收得,入清后递藏于张丑、安岐、梁清标处。溥儒曾藏,后为张伯驹重价购得。《宣和书谱》、《东图玄览》、《大观录》、《平生壮观》、《墨缘汇观》、《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名门,祖父吴丞相陆逊,父吴大司马抗,“世皆奕奕,为当代显人”。曾官平原内史,故称“陆平原”。以文学见名于时,才华横溢。同时代人张华有“人之为文恨才少,而机患其多,至有见文而自欲弃其所学”之叹。亦工书法,尤长于章草,但书名不显。书论中鲜见,盖为其才名文学所掩。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真迹,是古代人用锐器雕琢于骨骼、甲壳、岩壁上的象形文字。
甲骨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