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从东到西分布有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多处。
商、周之际,这里建立了申、息、弦、黄、蒋、蓼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申、息等诸侯国,建申、息、期思等县,一代名相孙叔敖造田兴水,使楚国富甲一方,他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期思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播放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由信阳长台关编钟(于1957年在信阳长台关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共13件,现藏河南省博物馆,保存完好,深埋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乐律准确)演奏的。
盛唐时期,义阳是中央王朝重要的粮食、兵源和财源基地,是申州州治。北宋改义阳为信阳,一直延用至今。
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已经有相当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荣,名士荟萃。
信阳作为“革命老区”(鄂豫皖苏区),如今是河南省唯一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中的省辖市。
1949年4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信阳,信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属河南省的信阳专区和潢川专区,1952年10月合并为信阳专区,1965年分出驻马店专区。1970年信阳专区改称信阳地区,199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
信阳地处江淮间,作为历代中原河洛人南迁的肇始地和集散地,作为“中原侨乡”。在当今汉族100个大姓中,就有十多个姓氏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据考证,黄、潘、赖、罗、廖、孙、蒋、白、傅等姓都源于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