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作者于1967年响应中央号召,来到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插队成为知青,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11个年头,见证了草原由盛转衰的过程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突。
作者目睹了原始草原的自然风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毁灭和整个游牧文明的毁坏。出于对草原的热爱和怀念,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狼图腾》。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大陆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蒙古牧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态特点,他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
他们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他们同时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上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黄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
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狼的凶悍、残忍、智慧和团队精神,狼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分工,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大陆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图腾
1971 年至1996 年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北京;
1997 年初稿于北京;
2001 年二稿于北京;
2002 年3 月20 日三稿于强沙尘暴下的北京;
2003 年岁末定稿于北京。
由于不会使用电脑,手写几易其稿,从酝酿、搜集资料、写作、出版,历时33年,方完成这本54万字的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