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中作者恨的是什么?

2025-02-24 05:20:0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恨”是惋惜遗憾的意思,不是仇恨 的意思,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的爱情虽然很浓烈,很甜蜜,有诗为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为了宠妃可谓做尽荒唐事,只为博红颜一笑,然而他却忽略了身为一国之君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了一名彻头彻尾的昏君,因而引来了国家动乱,他与杨玉环的爱情也因为这场动乱而幻灭,他心爱的妃子以36岁的芳龄魂归离恨天,情断马嵬坡。纵使如此浓烈的爱情到了最后,也只落得“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悲哀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凄凉孤独。他们当年的爱情誓言,天长地久生死与共的真情,到了阴阳两隔生死相离之时,剩下的也只能是无尽的悲哀和思念,天长地久也终有尽时,而他们爱情不能长久之恨,和劳燕分飞阴阳两隔的遗憾确是永永远远也不能消失的了。
这就是对这句诗的大体理解,这里的恨是爱情不能长久的愤恨,是生死相隔,真情难续的遗憾,这份遗憾随着杨玉环的死亡成为了永久的遗憾,再也没有尽头。

回答2:

这里的恨是惋惜遗憾的意思,不是仇恨 的意思,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的爱情虽然很浓烈,很甜蜜,有诗为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为了宠妃可谓做尽荒唐事,只为博红颜一笑,然而他却忽略了身为一国之君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了一名彻头彻尾的昏君,因而引来了国家动乱,他与杨玉环的爱情也因为这场动乱而幻灭,他心爱的妃子以36岁的芳龄魂归离恨天,情断马嵬坡。纵使如此浓烈的爱情到了最后,也只落得“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悲哀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凄凉孤独。他们当年的爱情誓言,天长地久生死与共的真情,到了阴阳两隔生死相离之时,剩下的也只能是无尽的悲哀和思念,天长地久也终有尽时,而他们爱情不能长久之恨,和劳燕分飞阴阳两隔的遗憾确是永永远远也不能消失的了。
这就是对这句诗的大体理解,这里的恨是爱情不能长久的愤恨,是生死相隔,真情难续的遗憾,这份遗憾随着杨玉环的死亡成为了永久的遗憾,再也没有尽头。

回答3:

《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是写“恨”;诗中李杨爱情悲剧的审美意义主要来自“恨”;作品的主题应主要从“恨”的认识意义上去加以确认。
重在写“恨”,从诗题即可见出。如果是一般性的歌咏爱情,题目应该是“长爱歌”,而不叫“长恨歌”。作者白居易写诗讲究“卒章显其志”,即在结尾时把全诗的主题点明。此诗的结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不说“此爱绵绵”,而说“此恨绵绵”,亦可见全诗主旨所在。
诗中内容的安排与诗题同一,以“恨”为重点。《长恨歌》全诗分两大部分:1.主人公相聚的欢娱与死别;2.死别后的悲恨。全诗共120句,真正写相爱、相聚之幸福的只有26句,即从“回头一笑百媚生”起到“尽日君王看不足”止。其它3倍多的篇幅、近80句全在于写唐明皇的悲恨和追寻。